為減輕醫師、醫護人員及醫院資源負擔,分散式醫療照護概念已逐漸興起,帶動各種強調微小化、無線化、可攜化、客製化、人性化的整合型健康管理產品需求,成為擅長開發居家用消費性醫療電子的台商可搶攻的利基市場。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生醫電子與影像技術組副組長施明表示,有別於遠距醫療照護,分散式醫療照護強調的是結合更多監控及管理的整合型健康管理,相關支援的設備將會朝居家化發展,因此,未來開發醫療電子產品必須具備以解決病患問題為中心的創新思維,如保護病患、降低醫療支出、使病患獨立生活等,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終端用戶要求的醫療裝置。
隨著保健意識提升,以及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個人化醫療已勢不可當,因而促成分散式醫療照護崛起。現階段,針對分散式醫療照護已發展出的整合型健康管理設備包括防褥瘡床、醫用鍵盤、服藥監測、防止睡眠呼吸中止症裝置、助聽器、血糖監控器、心率監測器、胰島素管理系統、餵食管放置系統等。
施明指出,台灣以生產消費性醫療電子器材為主,主要係代工出口導向,並以北美為最大宗市場,如體溫計、耳溫槍、血壓計、電動代步車等已獲得北美客戶青睞。在北美醫療改革政策推波助瀾之下,將鼓勵購買價格便宜的國外器材,加上防醫學思潮蔚然成風,因此,北美分散式醫療照護市場將是未來台灣業者發展的絕佳舞台。另外,在中國大陸新醫改案出爐後,老年照護與預防醫療,亦將為另一大居家照護潛力市場。
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統計,台灣醫療器材產品以居家用消費性醫療電子居多,已達過半比重,而醫院用大型儀器類則偏低,與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結構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