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益華電腦資深副總裁兼策略長黃小立

作者: 王智弘
2010 年 09 月 02 日

Android為SoC設計帶來新曙光

益華電腦資深副總裁兼策略長黃小立指出,應用服務已成為系統製造商產品差異化的重要策略,也因此,應用驅動(Application-driven)已是當今SoC設計業者打造軟硬體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維。換言之,軟硬體間必須完美搭配,才能將SoC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此,軟硬體的協同設計與驗證將較過去更為迫切。 然而,以現今SoC設計流程,很難達到軟硬體同步開發,再加上軟體占SoC的開發比重指數攀升,不少晶片設計公司不斷擴大軟體團隊的建置規模,甚至展開購併動作,讓SoC軟體成本問題日漸浮上檯面。所幸,Android平台的大行其道,為降低SoC軟體成本開啟新的契機。此外,開放矽智財(Open IP)的發展觀念,也有助縮短SoC軟硬體整合及驗證時程,加速產業的創新與進步。以下為此次專訪紀要:
 






問:SoC發展多年,利用軟體來創造差異價值已是SoC設計的大勢所趨,而SoC軟體設計團隊大過硬體開發團隊的現象也相當普遍,為何現在須要更加重視軟體所帶來的問題?

答:過去SoC軟硬體間的設計鴻溝沒有現今這麼嚴重。以前設計SoC時,較不會考量到應用程式端的開發,兩者的關連性相當低,如今,若只是單純開發出SoC,然後期待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能將SoC最好的功能徹底發揮,無疑是緣木求魚。因此,包括聯發科在內的許多無晶圓廠(Fabless)IC設計公司都大量建置軟體的研發能量。 未來,SoC設計將是由應用驅動,SoC硬體規格與軟體須緊密搭配,才能將功能展露無遺,進一步實現差異化。例如根據系統運作狀況,自動開關各個功能區塊來達到省電效果的設計,除SoC硬體須規畫這項功能外,還得透過作業系統,甚至應用軟體才能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問:這與之前EDA界所倡導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及驗證異同處為何?

答:概念是類似的。但說得容易,要落實卻不簡單。軟硬體要能搭配得宜,必須有效的進行軟體驗證並減少與硬體間的設計落差。但傳統設計流程須等SoC設計好後才能進行軟體驗證,導致整體的開發週期變得極為冗長。此時EDA工具便可發揮其功能,加快軟硬體整合。
 



問:EDA在軟硬體整合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答:EDA雖與軟體開發沒有直接的關連,但因為SoC硬體是藉由EDA工具來實現的,所以,在硬體實現之前或硬體實現的過程中,EDA工具就可將硬體的資訊,透過與其他工具結合,分享給軟體開發者使用,降低未來軟體與硬體整合時的錯誤機率。 詳盡的說,就是EDA工具會把硬體的模型(Model)提供給軟體開發者,讓他們可以有依循的設計方向,且一旦硬體設計在開發過程中有任何變動,軟體開發者都能即時掌握並做出正確的因應。 另一方面,EDA業者也可協助SoC開發商,加速矽智財的整合,並提高矽智財重覆使用性。比方說,益華電腦可將客戶需要的USB矽智財先行除錯並進行優化,再協助整合相關的驅動程式。如此一來,SoC設計人員即毋須再耗費額外時間進行驗證,可大幅減少人力及成本。

問:所以益華電腦才會於日前購併Denali,跨足矽智財銷售市場?

答:也對也不對。益華電腦其實多年來一直有不少矽智財,只是沒有像新思科技(Synopsys)直接歸到矽智財銷售的營收。因為,益華電腦的矽智財多半是在設計服務過程中,針對客戶需求而進行開發,所以營收是屬於設計服務團隊。 而Denali的收購,則是益華電腦首次進入到矽智財銷售領域。但這並不意味從今以後益華電腦就會開始大量收購矽智財。矽智財的經營需要深厚的智慧,能夠真正獲利的公司其實不多,所以益華電腦的策略會比過去更靈活,除設計服務外,也會與其他矽智財業者合作,以開放的策略,帶動整個市場蓬勃。益華電腦當然也可以直接銷售矽智財,但這對產業來說沒有太多價值,最重要的是讓客戶可以順利且快速的應用矽智財,縮減開發成本及上市時程。

問:除透過EDA的協助降低矽智財開發與驗證成本外,還有哪些策略可進一步減輕SoC開發商的軟體負擔?

答:我認為,現在大家開始使用Android來開發,也有助軟體成本下滑。日前,安謀國際(ARM)與幾家半導體大廠已宣布,將發展一個標準的Linux,除將與其處理器核心完整整合外,也會把這個Linux版本貢獻給Android(指開放手機聯盟)。如此一來,SoC業者若要開發Android手機平台方案,既毋須自己開發Linux核心,上層又可利用Android Market裡廣大的應用軟體資源。 這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因為,長期來看,每家SoC公司無限制地建置自己的軟體團隊及發展相關軟體,並不符合實際投資效益。而透過EDA業者來加快底層很通用的軟體元件的整合及開發,以及基於Android作業平台進行開發,均是SoC業界跳脫軟體成本無限上綱循環框架的重要策略。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專訪新思科技總裁暨營運長陳志寬 新思強攻先進製程/SoC IP

2011 年 07 月 04 日

瞄準先進製程IC設計商機 EDA廠強化IP產品組合

2013 年 04 月 27 日

新思/Arm共推IP方案 提升AI晶片效能

2021 年 05 月 20 日

先進製程/SoC IP並進 新思科技力鞏江山

2011 年 06 月 23 日

催生先進製程IC EDA廠擴大ARM/晶圓廠合作

2013 年 03 月 27 日

補強生態系 英特爾晶圓代工再有大動作

2024 年 02 月 22 日
前一篇
無畏新進業者競爭 太克強打服務完整性
下一篇
安捷倫相容性測試軟體支援SAS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