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晶太陽能與杜邦近日簽署太陽能模組技術合作協議,其將針對太陽能模組在不同氣候環境條件下的應用,展開技術合作。此外,元晶也將在旗下台南芒子芒埤的水面型太陽能電站,全面採用基於杜邦Tedlar薄膜材料製程的背板,該材料對於提升太陽能背板的可靠度頗有幫助。
杜邦太陽能解決方案亞太區業務副總經理高世銘表示,通過杜邦對材料以及電站失效研究的知識,將可快速幫助元晶強化模組產品、電站營運服務的品質。
由於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高濕熱、高鹽霧的氣候類型,對於太陽能模組將形成嚴峻的氣候環境挑戰,加上目前台灣案場多為屋頂型、水面光伏電站、鹽灘地等,十分需要經實績驗證的耐久性材料。
元晶太陽能與杜邦在模組端與電站營運的合作,包括將採用杜邦Solamet最新一代的導電漿料PV20A,使其用於高效V系列單晶PERC模組,其現已實現21.5%電池效率,和高達310瓦(60片)的模組輸出功率。
此外,目前元晶位於台南芒子芒埤的首座2MW水面型太陽能電站,也將全面採用基於杜邦Tedlar薄膜製程的背板,且未來元晶用於鹽灘地的案場,也將規格化採用此高品質背板,以確保電站的可靠運行與持續發電。
背板是太陽能模組中的一個關鍵元件,高世銘指出,許多未經實績驗證的材料,儘管通過了目前光伏產業慣於使用的IEC測試以及光伏元件製造商的要求,但早期失效與大規模品質問題仍層出不窮,關鍵在於測試方法不能反映戶外環境的應力條件。
舉例而言,市面上常見的PVDF薄膜,採用了噴吹法或鑄造法成膜,橫向延長性不佳,暴露在紫外線、濕熱、高壓爐測試以及70°和0°的持續溫度條件下後,容易造成開裂,這在目前的IEC的測試方法中並沒有辦法辨別。
高世銘進一步表示,基於杜邦 Tedlar PVF薄膜的背板,是含氟的背板材料,從背板結構來看有兩種型態,一個是雙層氟膜(Tedlar/PET/Tedlar, TPT),另一種是單層氟膜(Tedlar/PET, TPE),與其它背板最大的差異在於其外層保護膜為Tedlar PVF薄膜。此種材料作成的背板,在各種氣候環境下都有超過25年的的實績驗證;市面上一些其它背板材料,在戶外短期內即出現了明顯的開裂、發黃、 脫層等老化或失效現象,甚至產生元件功率加速衰減和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