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將成為5G重要應用,為搶攻此一商機,英特爾(Intel)、鴻海,以及亞太電信三雄聯手,發布基於多接取邊緣運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架構之臉部辨識應用方案;亞太電董事長呂芳銘表示,鴻海各廠區將陸續導入該方案,未來員工改用「刷臉」上班,而未來也將涵蓋智慧安控、智慧零售、百貨商場等領域。
根據最新的工研院產經中心預估,3D臉部辨識的全球產值,2017年達到10億美元,到了2021年,將會成長到73億美元;4年成長率高達6倍,可想而知,人臉辨識將會是5G時代的重大應用,也是進入高科技智慧生活的指標之一。
為此,鴻海攜手英特爾及亞太電信,搶先提供準5G世代的臉部辨識。呂芳明進一步說明,臉部辨識需低延遲、高速率的傳輸與運算,才能即時顯示辨識結果,達到高品質的使用者體驗;而鴻海與英特爾合力打造的MEC平台,結合亞太電信行動網路,提升人臉辨識的速率及效率,利用邊緣運算實現智慧生活。
英特爾網路平台事業群視覺雲事業部總經理Lynn Comp指出,MEC是自終端到雲端完整建置5G技術的關鍵,將協助電信業者提升內容及服務的效率,賦予行動用戶更豐富優質的體驗。
據悉,MEC在無線接取網路(RAN)內,可近距離地為行動用戶提供IT及雲端運算能力,提供應用開發商及內容供應商低延遲、高頻寬的服務環境,並能直接存取即時無線網路資訊,如用戶地點、基地台負載等;還可縮短終端所需的反應時間,提升內容及服務的提供速度,並根據無線及網路條件增進網路速度及電信服務效能。
此外,電信商可向獲得授權之第三方單位開放其RAN的終端,為行動用戶、企業用戶及特定垂直產業快速、有彈性地布建創新應用及服務;無論是近距離、情境、快速回應時間及速度均能被轉化為電信商、網路設備商、及其他第三方單位可以活用的價值,進而創造新的生態系和價值鏈。
英特爾資料中心網路平台事業群亞洲區市場總監杜唯揚透露,未來若是MEC乘載的業務越多,除了臉部辨識,還有VR/AR、車聯網等,將有可能導入AI晶片,目前仍是以通用處理器結合軟體封包進行優化的方式,處理大部分運算需求;未來若是達到海量應用,MEC須連結各種設備及不同區域時,再視應用規模決定是否結合專屬的AI晶片,以提升運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