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階可靠度測試萬無一失 PCB測試板模擬超前部署

作者: 林秀珍
2022 年 06 月 16 日

封裝設計工程師,進行可靠度驗證實驗室進行板階可靠度(Board Level Reliability, BLR)測試前,必須先製作電路板(PCB)測試板,藉此模擬封裝元件組裝於印刷PCB時,可能出現的錫球焊接問題。在實驗過程中,若封裝或PCB兩者,只要有其中之一失效,可靠度試驗就宣告Fail。因此,封裝與PCB之間,取得平衡點,才能使實驗的壽命最佳化。不過在BLR測試中,所需的PCB測試板,本身材料、厚度、走線層面等,不僅須要遵照相關國際規範的要求,更是影響可靠度測試結果的關鍵。板階製程又稱L2、Level2或Board Level2,也就是將第一層級封裝後的Package,組合至PCB上之製程。而所謂的板階可靠度(BLR),就是驗證封裝上板至PCB之焊點強度(Solder Joint)的測試方式(圖1)。

圖1 板階可靠度焊點強度

 

PCB測試板設計重點

選擇實驗欲參照的法規

BLR測試方法可分成五大類,包含熱循環(Thermal Cycling)、振動(Vibration)、落摔(Drop)、循環式彎曲(Cyclic Bending)、靜態式彎曲(Static Bending)等測試手法。除熱循環屬溫變類實驗外,其他皆屬於機械類別的試驗。

板階可靠度在消費性產品的國際規範可參考JEDEC B103/A104/B111/B113、IPC-9701~9704/9708(表1),或是各家終端消費型品牌大廠,包括可攜式產品、車用電子等類型也都有各自訂定的客戶規範。而客戶BLR測試的依據,可能是基於產業標準或客戶標準,故釐清選用的BLR 測試標準是首要之道,再依據其中不同的實驗項目選擇對應的PCB規範。

不同的實驗規範對於PCB測試板的材料參數、厚度、層數、走線層面、銅線寬度,導通孔(Via)設計方式及表面處理等,都有明確定義,某些規範甚至連板層疊構都有要求,因此設計與製作時必須謹慎,避免違反規範。

準備菊花鏈的Package與PCB

因BLR測試目的是為了解元件上板後的焊點品質,必須透過菊花鏈(Daisy Chain)設計,將待測樣品元件與電路板連結的各個焊點形成網路,藉此即時監控阻值的變化,可得知各個錫球焊點是否失效,準確擷取失效的時間點,藉此了解各材料所能承受的壽命才可及早進行改善。Daisy Chain線路設計可分成兩部分,一半的線路是設計在Package元件上,另一半則設計在測試板上,當Package元件透過表面黏著(SMT)到測試板時,即可形成一個完整的Daisy Chain(圖2)。

圖2 Daisy Chain設計

 

影響BLR中PCB可靠度的原因

以下彙整廠商如宜特板階可靠度實驗室遇到的狀況,BLR中PCB可靠度的原因可歸納下列七項。

PCB焊墊(Pad)尺寸

試驗時所產生的應力,會使Package上板後最弱的位置先裂開。如下圖3a.為例,若Package端的焊墊(Pad)尺寸大於PCB端的,則靠近PCB的位置會最早裂開,反之,結果則相反。而當封裝與PCB Pad尺寸(圖3c.)一致時,應力分布最均衡,壽命試驗數據會較佳。而為了達成此目標,除了PCB設計時,Pad尺寸需與封裝一致外,亦需考量板廠的製作誤差,才能上下均衡,進而延長試驗壽命。

圖3 PCB Pad尺寸的影響,其中圖a. Package的Pad較大,錫球容易在靠近PCB處過早破裂(Crack)。圖b. PCB端的Pad較大,導致錫球容易在靠近Package處裂開。圖c.比例則接近一比一,應力是均衡的。雖錫球上下兩端都有可能裂開,但完全斷裂的時間將被延後

 

封裝Pad分布狀況

若封裝端Pad有空洞或不規則,應力不平均就會有破裂(Crack)風險,如圖4裂開Crack位置,最可能發生在缺pad的地方。

圖4 Crack情形

 

走線層面

不同試驗類別,對於走線層面的衝擊也不同,必須順應試驗類別選擇走線層面。例如,溫度循環測試與機械類試驗,容易造成破裂的位置就不一樣。所以規範IPC9701,要求走線需在表層;而規範IPC9702,則要求走線在內層。

封裝尺寸

外型大顆的封裝通常較重,因此不利機械類的實驗結果。同時封裝基板(Substrate)也容易在受熱後變形。

PCB翹曲變形

常見造成PCB翹曲變形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須注意板材「熱膨脹係數(CTE)」,避免因PCB異質材料不均勻的收縮,造成嚴重板翹。其次,電路板中各層的「導通孔」將影響PCB變形幅度。三是PCB上封裝材料的「重量」,亦是影響板凹因素,以致SMT後PCB形成哭臉或笑臉,使得錫球變形。四則為PCB「銅箔面積不均」,熱漲冷縮後造成PCB變形。

待測零件擺放至PCB的方向

應以較大應力的方向放置。依據規範JEDEC22-B111、IPC9701要求,封裝長短邊的擺放方向應與板框一致。

有無導通孔

除規範限制外,BGA上,有導通孔的Pad附著力較好,抵抗整個Pad被拉起的能力,也較無Via優,不過前提是,Via必須電鍍回填。

PCB設計常見疑難

不可於同一片PCB放置不同的封裝

不同的封裝尺寸不可混合在同一塊板上,因為會影響板子的動態響應,造成結果難以分析。

菊花鏈設計建議

最常見的菊花鏈,是依據Pad的分布位置區分為不同的Channel,有助於失效偵測及異常分析。

可分為一個或多個菊花鏈進行監測。依Pad分布位置區分為不同的Channel。

每個菊花鏈的輸入和輸出端都必須連接到Connector Pin。

封裝上的所有焊點都應被菊花鏈所覆蓋,包括Ground & Power Pin。

盡量增加測試點,提供異常發生時的故障分析(FA)需求。

(本文作者為宜特可靠度工程處經理)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拆解先進封裝晶片失效原因 強化Daisy Chain後失效分析

2022 年 07 月 14 日

車用AEC-Q007規範推出 Board Level驗證手法細節多(1)

2024 年 06 月 12 日

車用AEC-Q007規範推出 Board Level驗證手法細節多(2)

2024 年 06 月 12 日

減少翹曲/節省成本 低溫焊接製程急奔碳中和

2022 年 01 月 20 日

車用IC製程稽核不可輕忽 VDA 6.3強化供應鏈品管

2022 年 10 月 06 日

解決HPC時代PCB測試難題 飛針測試大力提升PCBA品質(1)

2024 年 03 月 15 日
前一篇
u-blox宣布Stephan Zizala將為新任執行長
下一篇
高通收購Cellwize強化5G RAN/智慧邊緣布局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