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行動支付應用領域備受看好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由於生態系統中的相關業者利益糾葛,導致應用市場遲遲無法獲得普及。
恩智浦智慧識別事業部大中華區業務與行銷總監呂寧認為,NFC未來仍大有可為。 |
大力支持NFC之晶片供應商恩智浦(NXP)智慧識別事業部大中華區業務與行銷總監呂寧坦言,儘管NFC在技術上擁有多項優勢,但由於生態系統中之業者爭搶主導權,且商業模式未能順利建立,短期內要見到NFC大量普及將有難度。
在2006年即已商用化的NFC,最早是由飛利浦(Philips)及索尼(Sony)所開發之非接觸式智慧卡技術,但歷經多年發展,該技術始終僅於部分地區獲得應用,而未獲得真正普及。呂寧解釋,單就技術來看NFC已臻成熟,但由於相關業者都希望能在生態系統中搶得主導地位,反而拖緩了NFC的發展腳步。
呂寧說,目前業界多將行動支付視為NFC的最佳應用,但搭載在手機上的行動支付不但牽涉電信營運商、銀行業者,也與手機製造商關係密切,因而導致各類業者紛紛角力,要在付費模式中獲得關鍵角色。而角力戰一日未歇,NFC之起飛也就更加困難。
另一個讓NFC無法在行動支付市場大展身手的原因,則是NFC必須搭載在特製的手機上,也就是使用者須要汰換既有手機產品才能透過NFC完成行動支付。也因此,近期全球最大電信業者中國移動,選擇以可相容於現行手機用戶識別模組(SIM)卡的2.4GHz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而非13.56MHz的NFC,來實現行動支付功能。
儘管如此,呂寧依舊看好NFC的成長潛力。他認為,NFC醞釀已久,晶片技術極為成熟且具高度整合性,未來仍有機會隨著手機換機潮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