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純電子商務發展即將達到極限,由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等領導廠商帶頭,電商拓展傳統零售通路已然成為趨勢。更甚者,挾自身優勢包含大數據分析等投入戰場,這波趨勢迫使傳統零售業者不得不向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靠攏,整個產業正全面迎接科技革新,智慧零售商機越來越熱。
資策會創研所副所長洪毓祥表示,電商去年在全球零售業營收的比重雖還不到1成,年複合成長率(CAGR)卻已接近20%,為傳統零售業的4倍有餘;Amazon更首度站上全球十大零售業排名,與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等巨擘並列。然而,礙於一些先天上的劣勢,諸如難以滿足消費者偏好接觸實體商品之需求等,電商在發展上漸漸碰到瓶頸,進而開始向線下拓展。
透過虛擬通路所蒐集的大量數據,電商相對於傳統零售業者,可更準確地掌握消費者屬性、偏好,從而進行較合適的店面布置、銷售方案制定等;結合其在科技背景上的優勢,近來更催生無人商店如Amazon Go、淘咖啡等新型態應用,成效雖還有待觀察,卻已然為零售業帶來新一波衝擊。因應電商較具攻擊性的發展策略,傳統業者為增加競爭力,不得不跟著嘗試擁抱新科技,產業整體因而進一步朝智慧化發展。
以台灣來說,洪毓祥指出,國內ICT產業底子雄厚,彙整方案所需硬體資源基本一應具全;業者方面態度儘管趨於保守,相對來說也較穩扎穩打、不為科技而科技,更具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服務品質。可惜,多數製造商/方案供應商合作上較為被動,往往認為只須單方面提供產品即可,難釐清業主乃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合適、有效的解決方案,溝通有待加強。
再者,市場較小則是國內智慧零售發展的另一大挑戰。洪毓祥認為,無論對零售業者或軟/硬體供應商來說,外銷解決方案會是必須考慮的選項;鑑於特別是平台方面,對岸在這部分的市場多由騰訊、阿里巴巴等大企業壟斷,難有插手餘地,他表示,東南亞或許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為促進智慧零售在台灣的發展,創研所除協調業者與供應商間的交流,亦有各式相關解決方案,如結合金流與AI推薦系統的購物棒、行動商務App產生器KD8、室內微型定位等,以及整合信標/數位看板/人流分析/數位貨架等各式機制的 UTP統包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