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德國太陽能補貼金額調降引發衝擊太陽能產業前景之虞,於2010年晉升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製造重鎮台灣諸多業者包括宇通、新日光與華旭環能宣稱,2011~2012年全球部分地區太陽能發電成本將可達到市電同價目標,屆時各國太陽能補貼資金多寡已不足以左右市場發展,產值將節節攀高。
宇通光能董事長暨執行長蔡進耀分析,薄膜太陽能難達成高轉換效率;而CIGS則面臨大面積良率與低成本的挑戰。 |
宇通光能董事長暨執行長蔡進耀表示,2010年第四季太陽能產業淡季不淡,相較於第三季營收同樣穩定,尤其受惠於政府補貼政策推波助瀾之下,2011年全球某些地區可望率先達到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市電同價,因此展望2011年景氣不悲觀,預估年成長率將可達20%。由於台灣市電僅達新台幣2.5元,因此市電高達新台幣約9.5、10元的歐美地區將是率先可達市電同價的地區。
無獨有偶,華旭環能總經理曾衍彰也預測,2012年前即可達成太陽能發電與市電同價目標。
而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雖認為,2012年始可實現太陽能發電與市電同價,不過也同樣看好屆時太陽能供應鏈業者將毋須倚靠各國政府補貼政策,即可快速擴大太陽能市場普及率。
2010年景氣回溫,廠商擴廠動作頻頻,加上今年德國政府宣布調降太陽能補助金額,造成各界擔心供過於求的窘境,然蔡進耀強調,南非、印度、澳洲太陽能建置計畫遍地開花,以及太陽能供應鏈業者積極擴產之下,太陽能成本驟降,有助於淡化德國太陽能補貼金額下降的衝擊。
蔡進耀透露,2010年宇通光能要擴產達200MW,製造成本將達1美元,毛利率目標為50%;至擴產達500MW時,製造成本將下調僅0.5美元。
除了德國補貼政策影響之外,同樣備受矚目的是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的崛起,蔡進耀指出,儘管歷經金融海嘯襲擊,但在中國大陸政府強而有力的資金挹注之下,除強化供應鏈垂直整合外,更興建不少大型太陽能發電廠,以扶植當地太陽能廠商,致使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能不受景氣影響。
值此台灣躍居全球第二大太陽能製造國,以及台灣代工量屢創新高之際,更加突顯出台灣重要的市場地位,蔡進耀呼籲台灣政府,台灣太陽能產業在中間電池生產量比重高,然頭(晶圓)與腳(模組)比例偏低,且缺乏系統端,建議扶植國內太陽能系統商,有機會至各國蓋太陽能電廠,以帶動台灣電池、模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