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觸控螢幕將革新穿戴式裝置技術。工業技術研究院發布一款新的頭戴式顯示器設備(Head-mounted Display)–i Air Touch Glass,該設備運用的i-Air Touch技術能追蹤使用者的指尖軌跡,而三維(3D)虛擬螢幕則可隨著軌跡並與之互動,進一步打造比凌空觸控(Air Touch)互動性更高的智慧型眼鏡(Smart Glass)或其他頭戴式顯示器。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副所長刁國棟表示,i-Air Touch技術能為使用者提供鍵盤、滑鼠、觸控板等實體操作設備以外的新選擇,亦為穿戴式裝置及行動裝置創造了新的操作介面;該技術除適用於現在蔚為風潮的消費性穿戴式裝置外,亦適用於一般工業運用或是醫療運用,如內視鏡(Endoscopic)手術等。
i-Air Touch Glass不像Google Glass一樣須仰賴語音控制,而是提供使用者虛擬觸控操作介面,因此刁國棟指出這將比語音控制方式更具安全性。據了解,使用者戴上該款智慧型眼鏡後,其獨有的i-Air Touch技術可將平板電腦(Tablet)或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的螢幕投影至使用者視線前方約30公分(12英吋)處,而投影出的虛擬3D螢幕即支援虛擬觸控操作,使用者可透過觸控方式於此虛擬螢幕上收發信件、撥打電話、瀏覽網頁或圖片等,而且在虛擬螢幕上執行的指令也會同步回傳至行動裝置中。
事實上,i-Air Touch技術還須仰賴工研院研發的DDDR(Defined Distance with Defined Range)相機。DDDR相機位於眼鏡上方,其分別運用相位編碼(Phase-coded)及色彩編碼(Color-based)鏡頭來追蹤指尖距離及位置;當DDDR相機偵測到指尖在眼鏡前方11~12.5英吋的距離時,i-Air Touch技術才能發揮作用,而當指尖一離開此範圍,虛擬螢幕就會自動關閉以節省電力。
此外,該裝置的透明顯示鏡片(See-through Eyeglasses)還可決定要將資料、圖片等畫面顯示於一個或兩個鏡片上。據了解,i-Air Touch技術的三種關鍵技術/元件–i-Air Touch互動軟體、DDDR相機及透明顯示鏡片可各自整合至其他的穿戴式裝置;而i-Air Touch技術現在亦已開放授權予原始設備製造商(OEM)。
不過,以穿戴式裝置而言,i-Air Touch Glass仍稍嫌笨重,因此工研院目前正致力於縮小DDDR的相機模組以符合穿戴式裝置外型輕巧的需求。另一方面,Google已於10月28日宣布啟動新一波的用戶推薦計畫,Google將推出新一代的Google Glass並供現有用戶免費更換,且現有用戶最多可邀請三位朋友購買;據傳,Google Glass有可能在近幾個月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