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興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消息頻傳,為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一大利多,不僅引起薄膜太陽能廠商的關注,驗證業者亦投資設立驗證實驗室,以搶攻市場先機。
德國萊因能源及環境科技協理吳仲賢(左)指出,預先測試的時間因項目不同,長為約2個月,短則1天。右為德國萊因能源及環境科技專案經理杜婉君 |
德國萊因(TUV)能源及環境科技協理吳仲賢指出,國內太陽能模組業者若要進駐歐洲市場,須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測試與認證組織(IECEE)的結晶矽或薄膜太陽能模組認證測試規範,因此德國萊因預計將於今年11月正式啟用全球第五座、亞洲第三座太陽能實驗室,未來將提供結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認證測試IEC 61215、IEC 61646,及太陽光電模組安全驗證IEC 61730的測試服務。太陽能實驗室設立後,台灣太陽能模組供應商將可於台灣取得正式的產品認證,大幅縮短產品認證的時間與費用。
據了解,德國萊因至今已於德國、北美、中國大陸、日本及台灣設立五大太陽能實驗室。德國萊因能源及環境科技專案經理杜婉君強調,大多數台灣太陽能模組商送交驗證的產品仍會有失敗的情況,而台灣太陽能實驗室的設立,將有助廠商在研發階段欲先了解材料合適與否時,先進行預先測試(Pre-testing),可避免經過數月冗長的測試時間後發現不適合才進行更換,有助於提升台灣太陽能模組廠商的競爭力。
相較於結晶矽太陽能技術,台灣過去於製造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面板所累積的龐大技術能量,發展薄膜太陽能技術更有勝算,近年來已成為台商積極投入的研發領域,如奇美能源、宇通光能、綠能、友達、聯相、富陽等,也因而增加對於薄膜太陽能模組的產品驗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