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於近日掛牌成立,基金第一期的規模達人民幣1,200億元(約新台幣6,000億),充足的銀彈一上膛,無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形成不小壓力。面對大陸的步步進逼,台灣唯有釐清自身定位並發揮人才、管理、技術等隱形優勢,將危機化為轉型契機,方能於激烈的高資本額競賽中取勝。
今年6月底,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同步發布新聞,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已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推進綱要》內指出,中國大陸將成立人民幣1,200億元的投資基金以扶持半導體產業,並將在2015年全面建立集成電路(即IC產業)的管理決策體系、融資平台與政策環境,並讓集成電路產業年銷售額突破人民幣3,500億元、智慧行動裝置/網路通訊等部分重點領域的IC設計技術接近國際一流水平、32/28奈米製程實現規模量產,以及中高階封測銷售收入占整體封測產值30%以上等目標。凡此種種,無不對鄰近國家形成龐大壓力,首當其衝的非台灣莫屬。
台灣新思科技(Synopsys)董事長葉瑞斌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中,有多次的經濟、產業危機或改變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進程的事件,皆是促成產業轉型的新契機;如1996年的經濟大蕭條乃至於網路世代崛起,都曾一度造成恐慌,卻也催生了許多浴火鳳凰般的強韌企業體及新創產業。台灣半導體業30年的發展歷程,也同樣遵循著全球的脈動而穩步前進;換言之,產業競爭與轉型是持續不斷的,此次中國大陸對台灣產業的刺激亦可將其視為良性競爭及產業轉型關鍵。
葉瑞斌進一步說明,中國大陸政府扶植半導體、LED、面板等產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且陸資企業密集在台重金挖角人才也時有所聞,對台灣半導體廠商形成的強大壓力也不是突如其來,有遠見的台灣業者早已開始思考因應之道而非被動待價而沽;更重要的是,產業競爭涵蓋多種面向,並不是只有「資本」如此簡單,台灣廠商應從多方角度通盤思考,切勿妄自菲薄。
葉瑞斌指出,要評估產業的競爭實力,可從資本、技術、人才、市場、應用及管理等面向來分析,資本雖然重要,卻不代表全部;中國大陸如今握有資本及市場優勢,但在其他方面仍須與周邊鄰國切磋,而從周邊國家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韓國、日本、台灣,都會因中國大陸政府大動作扶植半導體產業而面臨新的刺激,在技術、人才、市場、應用市場等策略上都須有新的思維及整合手段;也就是說,這項競爭不只是台灣的事,而且這也不盡然都是壞事。
事實上,教育、人才、企業文化、智慧財產權制度、管理思維等,這些隱形優勢都將是台灣得以與中國大陸業者一較高下的關鍵。葉瑞斌補充,台灣半導體產業以特有的上下游垂直分工模式獨步全球,產業鏈結構完整,同樣也是台灣半導體聚落發展30年來的優勢,台灣業者應培養國際化思維,提升市場經營的格局與視野,學習如何以組織文化將各種優秀人才廣納為企業所用,並致力於創新研發,發展高附加價值且不易被取代的知識密集產業,共同發揮目前的產業優勢,方能再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