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三維(3D)面板導入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中小尺寸應用產品的商機,友達已研發出專利的無死角光柵(Lenticular)裸眼式技術,可進一步結合可撓式材質的光轉偏振(Switch Cell)層,實現無死角、薄型化的中小尺寸3D面板解決方案,搶占市場先機。
友達3D技術開發部副理陳予潔表示,3D內容亦是3D顯示技術普及化的關鍵,若未來3D拍攝成本可進一步壓低,3D面板的需求將更具成長空間。 |
友達3D技術開發部副理陳予潔表示,該公司無死角裸眼式3D面板專利技術的獨到之處,在於經由內建視角追蹤(Eye Tracking)功能的前置鏡頭擷取使用者的眼球位置,以運算出所需的光源折射角度,而後藉液晶轉偏振層來改變光折射率,進而達成無死角的3D視覺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裸眼式3D技術共有Lenticular與視差屏障(Barrier)兩種類型,然在影像重疊(Cross Talk)率方面皆為人所詬病,目前的技術水準約可控制在4%左右,距離快門式技術僅有1~2%的表現仍有一段差距,故較易產生鬼影現象。有鑑於此,陳予潔強調,友達採用的Lenticular技術可透過菱鏡折射多餘的光源,進一步降低裸視3D的影像重疊問題,目前已可擴控制在2~3%之間,使裸眼式技術更具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該款面板已搭載於華碩、東芝(Toshiba)的15.6吋筆記型電腦產品中,未來則計畫將轉偏振層的材質由液晶轉換為可撓式材質,以符合輕薄短小的設計趨勢,進而將產品觸角延伸至3~11吋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產品,相關的產品實測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陳予潔補充說明,新一代行動聯網裝置屬於個人化手持式裝置,因此,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不須透過3D眼鏡的裸眼式技術相較於須配戴眼鏡的快門式(Shutter)、偏光式(Polarizer)等3D顯示技術,具有更接近使用者習慣的優勢,市場接受度也較高。而由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不斷攀升,且已有不少使用者將其視為日常觀賞影片的主要載具,再加上3D影片熱潮擴張,在在有助推升3D面板的需求。因此,友達鎖定此一趨勢,並看好中小尺寸3D面板可期的商機,戮力研發薄型化3D顯示技術,以滿足行動裝置的發展需求。
事實上,近來包括三星行動顯示(SMD)、樂金顯示(LGD)、索尼(Sony)、友達等面板大廠均積極搶攻3D顯示市場,且各種尺寸的解決方案頻頻出籠,例如SMD、LGD、索尼已陸續推出24吋以上的3D TV,而友達則推出15.6吋的3D筆電螢幕。不僅如此,觀察面板大廠的技術研發動向,均有挺進中小尺寸領域的規畫,可見未來中小尺寸3D面板勢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