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轉變 大陸進入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

作者: 蘇宇庭
2014 年 04 月 18 日

中國大陸的勞動人口結構正在急遽轉變,同時面臨人力成本上漲的危機,將機器人引到產線上取代人力已是勢不可當的趨勢,因此2014年已被視為中國大陸的「工業型機器人發展元年」。


飛思卡爾(Freescale)微控制器(MCU)事業部亞太區市場行銷和業務拓展經理李星宇表示,許多學者預測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意指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數66.7%以上,扶養比在50%以下的人力結構狀態)將於2015年迎接「路易斯轉折點」(Lewis Turning Point),亦即隨著勞動人口的下降和老齡人口的上升,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動條件即將消失,屆時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優勢將不復以往;不過,這卻也為全球的機器人市場發展提供良好的溫床。


李星宇進一步指出,許多企業正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因此對於工業智慧自動化更有強烈的需求,而目前由機器人替代簡單、重複的勞動工作的產業趨勢業已形成;而由於中國大陸有著全球最大的勞動市場以及龐大的製造業規模,因此由機器人替代人力的空間巨大。


事實上,許多業者將2014年視為中國大陸的工業型機器人元年。李星宇引述國際機器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的資料指出,2014年,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型機器人市場,年均銷售成長率達到25%,且安裝量也是全球第一;尤其在汽車製造、電子裝配、倉儲物流以及建材生產等行業,對於工業型機器人的需求更為暢旺。


此外,在人工成本急劇上升、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大陸政府亦不斷端出新的政策以支援工業型機器人的發展;如2013年4月,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北京於焉成立;2013年12月30日,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係針對中國工業型機器人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具體目標,包括到2020年須形成完善的工業型機器人產業體系、高階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由目前的約21達到100以上等,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將推動工業型機器人的數量在未來6年成長約四倍。


看好未來工業型機器人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前景,飛思卡爾亦卯足全力逐鹿此波商機。李星宇表示,為了深耕中國大陸市場,飛思卡爾特別於中國成立多組專案團隊,以服務工業智慧自動化相關業者,並提出合適的行銷策略與解決方案;近期更於中國大陸十個二線城市,包括寧波、廈門、大連等,成立新的分支據點,便於就近提供技術支援。

標籤
相關文章

行銷/客服出奇招 科技大廠瘋社群

2010 年 03 月 30 日

iPad掀熱潮 Google/微軟搶分一杯羹

2010 年 04 月 06 日

以台灣做跳板 廣達瞄準大陸雲端商機

2011 年 07 月 05 日

14nm代工服務添賣點 Intel推低成本封裝方案

2014 年 08 月 29 日

英特爾發動價格戰 3D NAND SSD 69美元起跳

2016 年 08 月 29 日

TXOne/NEC攜手合作強化POS資安

2022 年 10 月 06 日
前一篇
瞄準低成本/微型設計 FPGA轉向小尺寸覆晶封裝
下一篇
善用FPGA開發工具 電子系統硬體調校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