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線技術傳輸品質較穩定、電磁波較無線技術低,因此在個人感知網路中,以有線技術取代無線區域網路(Wi-Fi)已漸獲消費者青睞,其中,電力線通訊(PLC)資料傳輸速率理想值可達200Mbit/s,較目前Wi-Fi快之外,布建成本與線材也較光纖或乙太網路低,因此聲勢逐漸看漲。
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副主任陳文瑞表示,G..hn是由PLC大廠與ITU主導,並以通訊的角度為規格主要的設計方向,可解決目前PLC面臨的技術問題。 |
個人感知網路涵蓋整個家庭,因此除了短距通訊的ZigBee技術外,仍需要中長距的網路技術作為搭配,才能涵蓋整個房屋,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副主任陳文瑞表示,中長距的網路技術包含Wi-Fi、PLC,以及與後端伺服器連接的光纖、乙太網路,不過,光纖施工與線材所須支出的費用皆很高;乙太網路則是線材價格低,但施工費用高,而PLC在成本上較其他有線技術低,因而具備較大的勝出機會。此外,許多消費者為了裝潢的美觀和讓家中每個房間都能聯網,因此選擇在家中安裝Wi-Fi分享器,但隨著消者日益重視電磁波影響人體健康的問題,幾乎沒有電磁波的PLC則有逐漸取代Wi-Fi的態勢發生。
雖然PLC具備較佳的成本優勢,但事實上PLC在布建過程中仍有挑戰待克服,陳文瑞直言,即使PLC完全無需施工費,但電力線的傳輸效率易受到雜訊與施工品質的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家中的電力線配置最初並非由網路傳輸為出發點,而僅為傳輸電力所設計,亦即住家中的插頭是110伏特(V),但電力傳輸設計上是220伏特,因此建商在電線配置時,會將220伏特的兩對電力線與接地線拆分至不同房間使用,家中每個房間接地線相位因而不同,也進而導致須同相位才能傳輸資料的PLC無法傳輸資料,最佳的解決方式除了重新配置房屋的電線外,就是能與建商事前做好溝通。
此外,在訊號干擾的部分,陳文瑞指出,現階段PLC晶片品質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抗干擾能力已有相當的進步。雖然PLC仍有諸多問題待解,但陳文瑞樂觀表示,過去PLC廠商各自閉門造車,以至於PLC相容性問題也阻礙其市場發展,但現在主要PLC大廠已開始催生新的PLC標準–G..hn,未來PLC將有更大的市場發揮空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