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埠分析技術減少OP/ADC電壓計算誤差

作者: Doug Stuetzle
2009 年 10 月 11 日
隨著高速運算放大器和類比數位轉換器(ADC)的出現,射頻(RF)工程師正與在高頻(HF)和超高頻(VHF)中的元件正面交鋒。但因為特性阻抗通常遠高於50歐姆(Ω),為人所熟悉的參數如運算功率增益(Gp)和雜訊指數,很可能在這個環境被誤用,所以傳統上RF設計會預先假定一50歐姆系統阻抗,其減少如放大器和濾波器至兩埠網路等容易串接的元素,當系統阻抗不是50歐姆,或當系統阻抗隨著串接的施行而改變時,傳統RF分析方法則可能導致錯誤結果。本文第一部分將檢視電壓和功率增益用於兩埠網路的構想;第二部分則將運用這些構想及額外的雜訊模型,說明當沒有一致的系統阻抗時應如何計算雜訊效能。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提供更大電流與更多功能 新一代PoE技術曙光乍現

2006 年 07 月 25 日

影音家電進入數位音訊時代 HDMI展現高品質音訊

2006 年 08 月 28 日

釐清訊號對雜訊比定義 挑戰ADC雜訊比之極限

2006 年 11 月 24 日

喇叭效率/頻率響應設計最佳化 展現手機立體聲音效

2006 年 12 月 29 日

因應短時間尖峰負載量 ACS彈性擴充架構提高效能

2007 年 12 月 26 日

物件追蹤借力光流/移動向量 神經網路視訊辨識快又準確

2022 年 03 月 14 日
前一篇
低價衝擊 迷你筆電200美元起跳
下一篇
意法半導體擴充STM32微控制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