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醫療電子企業競相展開購併和代工部署。在歐債危機衝擊之下,歐盟正大舉撙節支出,導致健保總額(DRG)給付縮水,牽累醫療電子市場的成長;有鑑於此,一線醫療電子大廠紛紛透過購併方式擴大整體營收,藉由委外代工降低成本,以穩固經營。
工研院IEK經理張慈映表示,全球醫療電子大廠藉由購併與提高代工比重,以降低成本與提高獲利率已勢不可當。 |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經理張慈映表示,2012年德國與法國相繼宣布縮減DRG給付,造成醫院看診獲利下滑,也因此,醫院遂逐步調降採購高階醫療電子設備的比重,將影響一線醫療電子廠商的毛利率,預期2012年大廠將會加快購併腳步,並有機會提高委外訂單比重。
事實上,Medtronic、Boston Scientific、St. Jude Medical、Zimmer Holdings、stryker、Covidien、HeartWare、Baxter、CareFusion、Hospira等全球重要醫療電子供應商,自2009年第四季利潤皆呈現緩步成長,甚至衰退的態勢。
由於獲利成長牛步,2011年CR Bard、Baxter、Convidien等醫療電子大廠重大購併案件從不間斷,今年一線醫療電子製造商的收購案件更是層出不窮,如深圳邁瑞收購武漢德骼拜爾外科植入物公司、EQT VI購併BSN medical、Varian Medical Systems收購InfiMed等皆為最新的重大購併案。
張慈映指出,醫療電子大廠正試圖藉由購併他家公司,整併雙方有利資源,以強攻高獲利的產品線,並關閉低獲利的產品部門,同時裁掉重複與不必要的人力資源,經由資源重整達到提高毛利率及減少成本的目的。
另一方面,一線大廠釋放的代工訂單將可望嘉惠台商。張慈映認為,除血糖計、血壓計之外,台灣如研華、美視達、廣積等國內工業電腦廠商已成功接獲超音波與X光機國際醫療影像大廠的代工訂單,在一線大廠為降低生產成本,向亞太區釋放更多的代工訂單之下,台灣投入居家醫療電子和醫療影像的代工廠將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