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3D普及 2D轉3D技術紅透半邊天

作者: 黃耀瑋
2011 年 08 月 03 日

當前三維(3D)顯示器紛紛出籠,但3D影片的拍攝成本卻居高不下,故將現有二維(2D)內容轉換成3D模式已成產業新亮點,包括聯發科、三星(Samsung)、聯詠紛紛投入2D轉3D顯示IC競賽;而東元(TECO)、索尼(Sony)、訊連則聚焦轉換軟體的開發,期藉軟硬並行的解決方案紓解3D內容匱乏的問題,再為3D產業挹注動能。
 


東元數位顯示技術中心處長王鴻智表示,在家庭、戶外使用情境中,裸眼式3D技術相較於眼鏡式技術擁有更多的優勢,因此較看好其後勢成長。





東元數位顯示技術中心處長王鴻智表示,由於以多台不同角度的2D攝影機拍攝畫面,再以人工進行畫面後製的3D內容製作成本甚高,導致2D轉3D技術趁勢崛起。針對此一趨勢,東元已透過自行產製的2D轉3D軟體偵測功能,打造出可兼容2D/3D顯示的8吋裸眼式光柵(Lenticular)多媒體播放裝置,使用者可自行決定影片顯示方式,提供更具彈性的選擇。此外,該產品亦可搭載自動執行2D轉3D功能的IC,以軟硬體雙管齊下的解決方案強化市場競爭力,目前正與聯發科密切洽談合作計畫。
 



另一方面,三星亦在今年發表具2D轉3D技術的46吋C7000WF液晶顯示器(LCD)電視,且市場售價僅新台幣1萬2,999元,可見3D產品已逐漸符合市場價格接受度,未來成長動力可觀。如此一來,2D轉3D技術將有更加蓬勃的發展,無論是軟體或硬體方面的需求均將暴增。
 



王鴻智強調,值此3D影像顯示產業起跑之際,內容產製成本已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關卡,即使各種搭載3D面板技術的終端產品陸續問世,短時間內仍難以提升3D產品的普及率。為解決此一問題,軟體、IC解決方案各有人提出,然IC方案須整合終端產品設計與推出方能實現,須花費較長時程,因此,軟體方案可簡易、快速達成2D轉3D內容,較為人所矚目。
 



大致來說,目前2D轉3D軟體技術包括線性透視(Linear Perspective)、自然景物上下拉遠(Natural Perspective)、大氣透視遠近判斷(Atmospheric Perspective)、紋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影像顏色對比拉近(Color and Object)、深度運算處理(Difficulty in Depth Estimation)等,每種技術各可因應不同的轉換狀況。
 



不過,王鴻智指出,由於3D顯示係利用人類左右眼影像重疊原理分為左右畫面,進而產生立體效果,故資料量提升為傳統2D的兩倍;加上執行各種運算法所需的資料儲存空間極為龐大,而處理器亦須具備高度運算效能,在在帶來硬體設備及成本控管的挑戰,只是其總體成本仍大幅低於直接產製3D內容,才會獲得產業青睞。而目前透過軟體轉換的影像品質雖幾可亂真,然實際上的3D內容仍較具真實感、距離感,因此,未來3D產品要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中,關鍵還是在於原創內容的成本能持續縮減,進而產出更多的3D內容來吸引消費者。

標籤
相關文章

裸眼式技術迭有進展 中小尺寸3D面板商機搶眼

2011 年 09 月 29 日

台/日/韓競逐顯示技術 Oxide TFT/3D成亮點

2011 年 06 月 17 日

新版Android SDK釋出 第二代Google TV添柴薪

2011 年 09 月 01 日

升級UHD/大螢幕 4K電視/平板手機CES最吸睛

2013 年 01 月 18 日

蘋果/索尼/三星忙卡位 In-cell觸控市場掀激戰

2012 年 09 月 03 日

追求多核心/高頻寬 三星/聯發科啟動3D IC布局

2013 年 01 月 07 日
前一篇
電子書熱潮不減 E Ink元太上調全年出貨量
下一篇
安捷倫新增向量網路分析儀強化RF分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