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車(EV)廠正積極發展關鍵零組件以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面對歐美日電動車供應鏈逐漸成形,且合作關係日益密切,台灣零組件供應商正戮力提升電池、馬達、功率模組等關鍵零組件規格,以符合電動車需求,期在未來進一步透過與歐美日廠商合作,切入國際電動車市場。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電子與系統研究組零組件研究部經理趙祖佑表示,台灣電動車零組件廠商須積極引進國外關鍵零組件設計與製造技術與人才,方能與國際電動車市場接軌。 |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電子與系統研究組零組件研究部經理趙祖佑表示,全球重要電動車廠正積極加強與動力電池、馬達與功率模組等供應鏈廠商的合作關係,以掌握核心技術並確保零件供應無虞。台灣電動車零組件
開發商若要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須將材料及零組件由工業及消費性產品應用規格,提升至電動車所需等級。
以電動車馬達為例,目前台灣廠商在製造與設計能力上稍嫌不足,若要轉向電動車馬達製造,則須加強車用電機與電控人才及電動車實車測試參數收集。趙祖佑指出,雖然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目前仍須仰賴國外關鍵技術支援,但要打進國際市場並不無可能,他以台灣動力馬達製造商富田電機為例,富田電機曾提供美國車廠特斯拉(Tesla)馬達定子,並順利透過特斯拉的系統打入國際電動車供應鏈。據了解,富田已在2011年於台中的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建立電動車電力馬達專業製造廠,年產量可達十二萬台。
電源轉換電路的大功率元件與模組也有類似情形。目前富鼎先進、元隆電子、日月光等業者透過合作,雖已開發出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但仍無法滿足電動車600伏特(V),甚至1,200伏特的高功率要求,加上各廠商又欠缺車用開發經驗、先進功率元件技術與人才,因而遭遇開發瓶頸。
趙祖佑指出,面對這番情況,中科院、工研院已緊跟英飛凌、羅姆、Mitsubishi等業者腳步,開始結合功率元件廠投入寬能隙(Wide Band Gap)功率半導體研發,該功率元件轉換功率較IGBT高,在未來可望成為電動車電源轉換主流元件。
趙祖佑認為,台灣在電動車的關鍵系統及零組件發展歷程中,已累積基礎能量,但設計與製造能力仍須加強,若能在未來引進專業人才,並建構產品研發及電動車測試認證平台,將能讓台灣電動車零組件廠商與國際大廠並肩合作,在國際電動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