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板廠正積極累積軟性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量產能量。在工研院掌握封裝與塑膠基板專利核心技術,以及終端顯示器品牌廠商表態支持之下,國內面板廠對於軟性AM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信心已大幅提升,除積極展開布局外,亦定下2年後導入量產的目標,期及早卡位市場先機。
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正中表示,相較於硬性AMOLED,軟性AMOLED將會是台灣面板廠更有利的市場機會點,目前工研院已與國內主要面板廠商投入相關的合作計畫。 |
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正中表示,為避免軟性AMOLED市場最終仍為三星所壟斷,國內品牌顯示器業者無不期望台灣面板廠能較三星率先量產出軟性AMOLED,以免重蹈硬性AMOLED發展的覆轍,錯失進軍市場的先機,因此已表態支持國內面板廠商導入軟性AMOLED生產,可望帶動上中游鏈供應商的參與興趣,共同做大軟性AMOLED市場。
李正中進一步指出,品牌商表態力挺,讓上中游供應鏈廠商對未來軟性AMOLED的銷售信心大增,並大幅提高投資興趣;未來,在工研院軟性AMOLED關鍵的封裝與塑膠基板專利技術能量協助下,將可逐步建立國內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成為三星不可小覷的勁敵。
據了解,先前工研院已與中下游的供應鏈廠商洽談,取得初步的合作支持,待上游材料廠商加入後,台灣軟性AMOLED供應鏈的發展進度將會更加快速,預計最快在2年內導入量產。李正中分析,在六代線以上生產大尺寸AMOLED的製程技術未臻成熟之前,各面板廠會將重心放在中小尺寸的軟性AMOLED,並鎖定平板裝置(Tablet Device)、智慧型手機等手持式裝置應用,再逐步擴大至大尺寸領域。
李正中表示,由於三星在硬性AMOLED市場已擁有先占者優勢,儘管台灣面板廠亦積極搶進,但投入時間晚,將導致攤提完畢與開始獲利的時間相對拉長,市場競爭力將略遜三星一籌。反觀在軟性AMOLED方面,台灣與三星的起跑點差距不大,台灣發展軟性AMOLED仍有勝算,將為台灣面板廠於顯示器市場扳回一城的最佳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