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行動裝置及遠端控制的成長,讓樓宇自動化概念進一步升級成為智慧建築。Honeywell近期推出新版軟體系統,支援更多I/O節點,則替智慧建築發展提供了完備的分析基礎。其範疇不只是家居系統,更包括商辦大樓、地鐵系統、機場系統等。
Honeywell中央監控系統整合事業處總經理洪石松表示,智慧建築並不是新的概念,但因現今大環境的改變,產品技術及網路效能比以前提升很多,使得網路技術得以與數據相配合,讓數據發揮出它的價值,聰明到能提早解決許多問題。
從2008年至今,某國內知名晶圓代工大廠在台灣所建設的廠辦大樓,皆是使用Honeywell的建築物管理控制系統。無論是在綠能、人性化運用的部分,該公司每年一直都有不同議題在做討論,也就衍生出各種對平台、數據的需求,像是在嚴格管控的IT環境中,如何透過平台去做資訊共享,並進一步與歷史資訊做對照,將設施的效能持續提升。
Honeywell今年所推出的EBI R500軟體,從前一版的6.5萬個I/O節點,升級至新版可收集到35萬個I/O節點,充分提高系統容量。此一升級即要因應將來每個點的資訊內涵,可能有更多意義。舉例來說,當門開的時間太長,可視為一個狀態,當門在不應該開的時候打開,亦可視為一個狀態,如此一來,門的狀態就不再只侷限在開與關之間。更可根據資料的豐富程度,提升跟其他子系統間的關聯性,作為進一步管控及分析應用。
洪石松也指出,Honeywell近年來在台灣較大的公共工程則是在桃園中正機場,目前航廈1、航廈2裡面所有的控制系統,皆是Honeywell的系統。包括以前由其他廠商建置的消防、空調、門禁系統,也是陸陸續續由我們來做更新。這些系統在不同時間,可能由不同的廠商來去做建置,當機場須要將所有的子系統做彙整時,如消防與攝影機、空調與門禁等跨系統,即是Honeywell的強項。
Honeywell現為全球超過1,000萬棟樓宇提供自控技術與空調、安防、消防系列產品,而Home&Buildings目前亦是Honeywell最大的營收來源,占比達25%。
Honeywell 智能建築與家居事業處總經理王秀美表示,相較其他廠商,空氣清淨一直以來是Honeywell提供智慧建築的一大利基。近年Honeywell致力於攜手建築業,採用家戶式清淨、除溼,來取代傳統手提式的清淨、除溼。王秀美認為,這對舒適度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建築業觀念的革新下,相信明年空氣清淨的相關產品將會有明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