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改變製造業,同時也改變了工業自動化廠商的產品設計理念。隨著各種致動/驅動設備、控制器與感測單元越來越智慧化,甚至可以在現場自動針對情況做出判斷,傳統上在工業控制系統中扮演大腦角色的工業電腦,除了必須在系統中尋找新的定位外,產品設計理念也開始出現轉變。例如工業電腦將變得更省電、更小巧,而且更容易掛載或與其他設備整合。
研華工業自動化事業群副總經理張仁杰表示,在工業4.0浪潮的影響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生產線上的每一樣設備都會具備某種資料採集或是感應周遭環境的功能,並由此衍生出能自主判斷狀況、做出回應的各種智慧型工業設備。
在分散式智慧架構的發展趨勢確立後,現有的工業電腦設備將因而面臨轉型壓力。舉例來說,以往為了對整個工業自動化系統發號施令,工業電腦必須具備很強的運算效能,因此必須在設備體積上做出妥協。然而,在各種工業設備變得更聰明,懂得如何應對各種狀況後,工業電腦如果還繼續追求運算效能,很可能會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境。
有鑑於此,張仁杰認為,未來部分工業電腦將會面臨轉型壓力,必須要朝更輕薄短小、更省電的方向發展,而非一味追求高效能。有一種可能性是工業電腦將退居第二線,成為把資料轉傳到後台IT系統的中介站,也可能是在不同設備、系統間扮演仲裁、協調的角色。
針對這類應用情境,工業電腦必須具備靈活、廣泛的I/O支援能力,可以串接各種系統,而且最好體積小巧,可以很輕鬆地掛載在各種設備上,或是多部電腦堆疊,以支援不同應用。舉例來說,研華月前發表一款新型單板電腦,只有手掌大小,但支援USB、乙太網與Wi-Fi等通訊介面,而且可以多台堆疊起來,支援更多I/O,或是掛在顯示器後面,實現數位看板應用。
就設計理念來看,這款產品其實有點類似像樹莓派(Raspberry Pi),其應用空間相當寬廣,但由於其CPU採用英特爾(Intel) Atom,因此可以支援Linux及Windows作業系統,和各種商業與工業應用軟體有極佳的相容性。
張仁杰認為,這種小型化的工業電腦,將會是工業電腦業界的破壞性創新。在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終端裝置越來越智慧化的情況下,工業電腦必須要跟著適應系統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