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漲的網路建設成本和不斷下滑的平均每戶貢獻值(ARPU),是電信業者長期以來所共同面臨的經營挑戰。有鑑於此,台灣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喊出資通訊(ICT)轉型口號,並與工研院結盟,將其所研發的科技如2D/3D內容轉換、網際網路電視(IPTV)、遠距醫療、雲端運算等轉化為日後產生新營收的金雞母。
中華電信總經理張曉東認為,在電信業者轉型ICT服務供應商的過程中,適度接受來自外部的刺激,才可加速整個轉型的過程。 |
中華電信總經理張曉東表示,其實中華電信在過去1年多來,已陸續展開許多改造工作,試圖從傳統電信業者的經營型態轉化成資通訊服務供應商。然而由於該公司已在電信領域耕耘數十年,若只靠一己之力,有時還是難以擺脫傳統電信的思維。因此希望藉由與工研院合作,達成讓中華電信快速成為可提供各種智慧型服務的資通訊服務供應商。
事實上,中華電信原本就與工研院在許多單項技術上有合作交流的經驗,張曉東進一步指出,但為了加速公司的轉型,因此決定將合作範圍擴大到雲端運算、電子書、節能、遠端醫療、數據影音三合一服務(Triple Play)、家用即時通訊系統、車用資通訊系統、無線定位系統、智慧型監控技術、智慧化高解析行動巡查與分享服務平台、3D影像系統技術平台及辨識系統等十二項科技領域,希望透過雙方技術合作與能量,激盪出新的火花,開發出更多電信加值應用服務。
工研院院長李鐘熙亦希望透過與中華電信合作,能整合彼此的研發能量,協助產業界轉型或跨足新領域,發揮更大效能並降低成本。在這次的合作案中,有些項目屬於前瞻性研究,如2D/3D影像的內容轉換技術,就必須和顯示器密切結合,而工研院目前投入斜柵式光柵板3D技術也已有不錯的成果。
此外,IPTV相關技術和安全監控等則屬於能在短期內進入商業營運的技術。其實,工研院與中華電信在網路電視上(IPTV)的合作已有一段時日,工研院所提供的影像與語音壓縮軟體技術,讓中華電信不須增加硬體設備成本,即能發展出更多網路電視的應用服務,提供消費者看電視、上網及打電話,更有互動、監控、影音分享和個人化等進階娛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