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平台之爭日益白熱化,如何吸引更多第三方開發者以壯大自身實力,已成為手握平台的業者所關心的頭等大事。然而,智慧型手機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僅使得第三方軟體開發者感到無所適從,也讓平台擁有者提早面臨淘汰賽的壓力。
高通創新中心首席工程師Tony Newpower認為,智慧型手機平台終將進入淘汰期,開發商、手機製造商與消費者都有可能成為輸家。 |
高通(Qualcomm)創新中心首席工程師Tony Newpower認為,智慧型行動裝置平台已經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除了iPhone、Android和Windows等眾所皆知的作業系統外,諾基亞(Nokia)旗下子公司Trolltech的Qt環境也正試圖進軍其母公司所有的MeeGo和Symbian平台。三星(Samsung)的Beda、NTT DoCoMo與合作夥伴所開發的框架架構、惠普(HP)的WebOS與由非營利組織所主導的LiMo等,也使行動作業系統版圖更為完整。
雖然手機平台從手機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專有、封閉的平台發展到現今多種平台共存,這的確是產業的一項重要進展。然而Newpower也表示,這項進展對手機產業而言不一定全然有利,因為現在仍然有太多平台且各自有迥異不同的應用程式框架。這意味著一個應用程式開發商要使其產品能用於主要智慧型手機平台時,絕大部分的應用程式都必須重新編寫。
事實上,為了將同一應用程式移植到各種平台,開發商必須反覆重新編寫程式,使得同一款應用程式在不同平台上架的時間大不相同。這也意味著開發商必須押寶某一平台,承擔額外風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程式開發商和消費者都是輸家。
Newpower認為,平台競爭有利於產業發展,若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應使用相同作業系統和應用框架,市場的發展速度將因為缺乏競爭而顯得遲緩。然而,過度競爭也會讓消費者和應用程式開發商同時付出代價,畢竟市場胃納量有限,平台集中化的趨勢是不可擋的。在這個汰弱留強的殘酷競爭中,消費者和開發商也將經歷更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