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電源戰力 英飛凌擬改12吋晶圓量產

作者: 王智弘
2010 年 12 月 27 日

繼德州儀器(TI)積極導入12吋晶圓廠以擴大類比市場占有率後,在電源晶片市場同樣舉足輕重的英飛凌(Infineon)也已悄悄啟動12吋晶圓量產研發計畫,希望將電源晶片的生產由目前8吋廠升級至12吋廠,以因應市場持續高漲的節能需求,並鞏固既有市場地位。
 


台灣英飛凌副總裁暨執行董事詹啟祥指出,超接面MOSFET將是未來功率半導體市場的主流。





台灣英飛凌副總裁暨執行董事詹啟祥表示,該公司已在奧地利展開12吋晶圓量產研發工作,主要將用於超接合(Super Junction)技術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等功率半導體元件的生產,一旦相關發展成熟後,將可移植至馬來西亞的晶圓廠進行量產。
 



由於超接面MOSFET可較傳統平面式(Planar)MOSFET在相同尺寸的裸晶(Die)上實現更低的導通電阻與切換損失,進而提升每單位面積的功率密度,因此,在節能意識抬頭的市場環境中,重要性與日俱增,產品滲透率也節節攀升。
 



不過,與平面式MOSFET相比,目前超接面MOSFET產品價格仍偏高,所以英飛凌所推行的12吋晶圓量產計畫,將有助進一步降低超接面MOSFET成本,為該市場的起飛預先作好準備。詹啟祥分析,儘管目前傳統平面式MOSFET的市場規模仍占大宗,但未來超接面MOSFET方案將會快速放量成長,兩者將呈現明顯的消長態勢。
 



位於奧地利菲拉赫(Villach)的英飛凌奧地利分公司,是英飛凌極為重要的研發和製造中心,規模僅次於德國總部與馬來西亞分公司,專精於應用在汽車和工業暨多重市場的能源效率方案開發,並致力以低轉換損失的功率半導體實現系統的微型化和高能效發展;此外,感測器和非接觸式安全晶片亦是另一研發重點。
 



詹啟祥強調,歷經有線與無線事業部門的切割後,現今的英飛凌已處於最佳的發展狀態,產品組合也更為聚焦,尤其是功率半導體、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及碳化矽(SiC)蕭特基二極體等方案,更是該公司最自豪的優勢,對汽車和工業暨多重市場的拓展,將是莫大的助益。
 



據了解,英飛凌於2010年會計年度的研發費用高達3億9,900萬歐元,占總體營收比重的25%,較2009年會計年度的1億9,500萬歐元(占總營收約22%)大幅攀升。

標籤
相關文章

精簡高效成電源顯學 高壓MOS攻防戰開打

2009 年 04 月 03 日

商用進展邁大步 SiC功率半導體前景看俏

2011 年 04 月 26 日

迎戰德儀 英飛凌買下奇夢達12吋晶圓廠

2011 年 05 月 16 日

收購國際整流器 英飛凌壯大功率半導體版圖

2014 年 08 月 22 日

鎖定三大市場 新英飛凌再出發

2011 年 04 月 11 日

排除多重技術障礙 SiC MOSFET模組設計上手

2022 年 05 月 16 日
前一篇
溫瑞爾/威睿電通共推商用Android手機開發平台
下一篇
面板廠積極跨足 觸控供應鏈再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