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數位家庭架構中,可攜式裝置也是重要的一環,須與電視機等大螢幕裝置連結播放影音檔案,但現階段可攜式裝置處理器晶片皆未有此功能,因此對於客製化能力高的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需求逐漸興起,業者可利用FPGA作為輔助,以順利轉換影像訊號,也開啟FPGA另一片天。
左起為SiliconBlue業務經理謝忠義、資深應用工程師王致禹 |
SiliconBlue業務經理謝忠義表示,可攜式裝置對於FPGA的需求主要包括紅綠藍(RGB)訊號與低電壓差分訊號(LVDS)、I2C、序列周邊介面(SPI)等不同介面的轉換,以及當處理器未內建影像傳輸埠時,可透過安全數位輸入/輸出(SDIO)轉換,甚至在接上電視之後,利用可攜式裝置進行同步操控,而這些功能若廠商多開一顆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作為因應,則無法根據各可攜式裝置開發商的需求彈性調整各種功能,再加上可攜式裝置產品生命週期短,若是針對各代產品一一開發ASIC,將無法符合降低成本要求,因此FPGA的彈性化即可符合客戶需求,進一步補足現有可攜式裝置處理器的不足。
除彈性化優勢外,可攜式裝置對於產品功耗與成本也相當敏感。謝忠義指出,過去FPGA廠商如賽靈思(Xilinx)、Altera著重的市場主要為插電式的網通設備,對於功耗要求不若可攜式裝置高,因此FPGA產品的耗電量普遍較高,所以可攜式裝置幾乎未見FPGA的蹤跡。而為符合可攜式裝置的嚴苛要求,SiliconBlue已推出相關低功耗FPGA,成功開啟FPGA新的市場範疇。
SiliconBlue資深應用工程師王致禹進一步解釋,該公司由於採用65奈米(nm)先進製程加上SiliconBlue特有的省電架構與封裝技術,因此可達到與ASIC相近的價格及微安培(μA)等級的功耗,再加上特殊的封裝方式讓FPGA晶片可具備小尺寸優勢,讓可攜式裝置業者更易於採用,是SiliconBlue於強敵環伺的FPGA領域生存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