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段封裝設備瓶頸待解 EWD量產窒礙難行

作者: 林苑卿
2011 年 12 月 05 日

電濕潤顯示器(EWD)後段封裝製程桎梏難突破,恐將阻礙其商品化腳步。EWD前段製程與傳統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相似,但後段封裝製程與設備卻大相逕庭,且提高良率的技術門檻頗高,成為發展隱憂。


工研院面板開發技術部專案經理鄭惟元表示,EWD具高透光特性,適用於智慧型櫥窗、窗簾及窗戶應用,以及可攜式裝置、汽車與辦公室等。




工研院面板開發技術部專案經理鄭惟元不諱言,EWD後段封裝的技術難題來自於封裝膠材與設備。有別於傳統TFT LCD面板封裝時,係將面板封裝後抽成真空,再把液晶灌進去;EWD則是同時將面板與液體進行封裝,因此為確保封裝膠材碰到EWD液體不會影響兩片面板的黏合度,封裝膠材的阻水性與黏度為一大考驗。


另一方面,不同於過去TFT LCD為真空封裝製程,EWD係屬於液體封裝製程,無論對於面板商或者製程設備商而言將是全新的挑戰,故成為EWD後段封裝的另一大技術窒礙。


事實上,看好EWD低耗電量、毋需彩色濾光片(CF)即可達彩色化,以及可支援動態播放等優勢,國內面板廠勝華在工研院技術協助下,已於2011年4月展出3.5吋主動式矩陣(AM)EWD樣品,解析度達480×320,甚至還獲得經濟部第十四屆傑出光電產品獎。不過,在評估後段封裝製程與設備技術成熟度後,已決定停止EWD發展計畫。


不僅國內廠商束手無策,擁有龐大研發資源的韓國大廠三星(Samsung)至今亦難解開EWD封裝製程與設備的習題。據了解,三星原本係著重於膽固醇液晶(Ch-LCD)電子紙技術,然而,鑑於EWD畫面反應速度僅16毫秒,遠優於電泳顯示(EPD)的250毫秒與膽固醇液晶的25~50毫秒,三星遂轉而投入EWD市場;2011年2月,更藉購併Liquavista,取得全球最大量EWD技術專利。不過,囿於EWD封裝製程與設備發展遲遲難有突破,截至目前,三星的EWD計畫亦仍未有重大進展。


為克服EWD發展瓶頸,鄭惟元透露,工研院已成功開發出後段封裝設備,並已導入驗證階段,對位精度可達5微米(μm),待為期1年的驗證通過後,即可協助國內設備商導入量產,可望加快EWD商品化腳步。此外,為建立國內完整的EWD供應鏈,以吸引更多國內廠商投入,工研院正大力與國內顏料材料洽談技術合作,以改善EWD遮光度不足的問題。

標籤
相關文章

供應鏈雛形漸具 台灣厚實軟性電子紙實力

2012 年 01 月 09 日

EWD參一腳 彩色化電子紙主流添變數

2010 年 04 月 09 日

殺出韓中重圍 台面板廠競逐OLED/電子紙

2011 年 01 月 07 日

EWD明年量產有望 三星壓境電子書應用市場

2012 年 08 月 27 日

分食電子書大餅 AMOLED插一腳

2009 年 12 月 29 日

挾mirasol低功耗優勢 高通分食電子書大餅

2010 年 04 月 12 日
前一篇
瞄準商務市場 插拔式平板電腦蓄勢待發
下一篇
R&S示波器具MSO功能嵌入式設計測試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