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結構翻新 In-cell量產良率/可靠度激增

作者: 黃耀瑋
2013 年 04 月 08 日

內嵌式(In-cell)觸控可望於今年下半年突破量產桎梏。為解決In-cell良率與穩定度不佳的問題,敦泰電子已與中國大陸多家面板廠展開合作,除將發展新一代In-cell觸控面板感測層結構專利外,並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液晶顯示(LCD)驅動器加觸控IC的整合型單晶片,全面提升In-cell觸控訊號感應和分時處理能力。
 




敦泰電子行銷副總經理白培霖提到,5吋以上觸控面板部分,目前業界則看好OGS的發展潛力,晶片商與觸控模組廠正致力研發相關方案。



敦泰電子行銷副總經理白培霖表示,目前中小尺寸觸控方案中,量產良率與產能已達一定水準的雙片玻璃(GG)、雙片薄膜(GFF)、單片玻璃(OGS)或On-cell,厚薄度多在2.1~3.0毫米(mm)之間,均不如In-cell可達到1.8毫米的極致輕薄表現;而這毫釐之差,就是手機廠最重要的較勁之處,包括蘋果(Apple)、索尼(Sony),甚至是中國大陸品牌業者均已全力投入布局,因而讓In-cell成為觸控產業焦點。
 



然而,In-cell將觸控感測層內建在LCD面板中,不僅增加製作難度、損壞率與液晶雜訊問題,且感測精準度、穩定性也還不到位;在整體良率偏低、產能短缺情況下,價格亦所費不貲。
 



為克服In-cell嚴峻挑戰,進而加快終端產品上市與降價速度,敦泰已開發新一代In-cell觸控面板專利,可將良率拉高到和一般玻璃、薄膜式觸控方案相當程度。白培霖指出,此一創新結構改良蘋果的In-cell作法,將感測層由LCD下方轉至上方貼合,可拉近手指與感測層的距離,並避開嚴重的液晶層雜訊干擾。
 



儘管敦泰作法可望克服In-cell量產最大瓶頸,但由於LCD上方設計空間較下方更為吃緊,勢將拉近X、Y感測層距離,使兩極電容值放大,進而影響觸控訊號辨識與感應精準度。著眼於此,敦泰也將結合自家觸控IC軟硬體,以及合作面板廠底下LCD驅動IC供應鏈的矽智財(IP)技術,於今年下半年發布一款整合型系統單晶片(SoC),以強化觸控和液晶訊號的同步或分時處理能力,讓新的In-cell感測結構運行無礙。
 



白培霖透露,敦泰已和多家中國大陸面板廠訂定新的In-cell觸控面板量產時程,並正持續與台灣面板廠洽談合作,初期將鎖定4~5吋智慧型手機主流規格,在今年第二季後逐季放量,協助手機廠打造平價高規的In-cell產品。
 



據悉,除中國大陸華為、中興等一線品牌廠已計畫在新產品中導入In-cell觸控方案外,酷派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號稱全球最薄6.5mm的In-cell智慧型手機,足見In-cell的產能需求將愈來愈大。
 



白培霖認為,In-cell的好處眾所周知,一旦更優異的感測結構與觸控晶片雙雙在下半年到位後,將逐漸發揮量產經濟效益,迅速躋身中小尺寸觸控方案主流地位,並掀起新一波技術轉換潮。

標籤
相關文章

精簡感測模組設計 In-cell/SITO主宰手機觸控市場

2013 年 05 月 09 日

更輕薄/靈敏 單玻璃觸控明年導入手機

2011 年 09 月 08 日

打造超薄觸控方案 OGS貼合AMOLED最有贏面

2012 年 05 月 09 日

再添觸控實力 友達Q4推In-cell與二代OGS

2012 年 07 月 27 日

蘋果/索尼/三星忙卡位 In-cell觸控市場掀激戰

2012 年 09 月 03 日

防堵面板廠坐大 宸鴻、勝華衝刺全貼合方案

2013 年 03 月 05 日
前一篇
猛攻高階行動裝置 觸控IC廠高整合方案輪番上陣
下一篇
ADI發表智慧發送器展示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