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於201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布多款運算解決方案,包括第五代Core處理器和Xeon處理器–E3-1200 v4系列產品,以及針對物聯網(IoT)量身打造的產品陣容,期為用戶帶來嶄新的運算體驗,協助運算產業擴展至各個新領域,迎接全面智慧化的聯網世界。
Intel資深副總裁暨用戶端運算事業群總經理Kirk Skaugen表示,展望未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將成為主流,自然的使用者介面、不須密碼即能登入介面的生物辨識功能,以及無線充電的概念等三大趨勢將席捲全世界,而這些都與運算能力密不可分,也因此,Intel推出新一代處理器陣容,期以強大的運算效能開創嶄新的運算體驗,將聯網技術注入物聯網當中。
Skaugen進一步指出,Intel與微軟(Windows)合作的True Key臉部識別技術,可藉由電腦運算辨識臉部、指紋以登入裝置,為使用者增加更多的安全防護,提升使用者體驗;另外,Intel也推出WiDi和Pro WiDi,並與Targus、中國海爾(Haier)等公司推出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還跟多家無線充電聯盟(A4WP)的成員合作,包括鴻海連接器事業群、Basecom、ODM代工廠比亞迪(BYD)、致伸科技(Primax)等,今年將陸續銷售相關產品,打造完全無線的電腦運算體驗。
據了解,第五代Core產品系列內建Iris Pro繪圖晶片,具備強大的用戶端處理器專屬繪圖與媒體處理引擎,其更低的65瓦(W)設計功耗(TDP),讓內含新處理器的各種規格電腦發揮最高水準的效能,包括微型和薄型的迷你電腦與桌上型整合式全功能電腦(All-In-One),比起前一代處理器,這些新方案提供最高達兩倍的3D繪圖效能,不僅影片轉檔速度提高35%,運算效能更提高20%。
全新Xeon處理器E3-1200 v4則內含Iris Pro繪圖晶片,並採用14奈米製程技術,與前一代相比,該系列產品影片轉碼效能可提高1.4倍,3D繪圖效能更提高1.8倍。此外,該產品也被做為提供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讓遠端工作站能透過區域或廣域網路,向任何使用者傳送各種3D和2D應用資源,不受聯網裝置種類與所在位置限制。
其他解決方案還包括內含Intel Core處理器以及溫瑞爾(Wind River) Intelligent Device Platform XT 3的物聯網閘道器(Gateway)產品系列,為晶片與軟體帶來更多選擇;另外,Intel Unite採用簡單易用的設計,支援直覺化的分工協作,能提高會議的生產力,同時能強化安全防護能力。
Intel也針對物聯網推出解決方案,包括Pentium、Celeron、Atom等系列處理器,這些產品結合強大的繪圖效能和低散熱特性,適用於零售與醫療等環境,提供長達7年的使用周期。Skaugen指出,未來將有500億個裝置連至物聯網,纜線(Cable)、數位用戶迴路(DSL)、光纖(Fiber)、長程演進計畫(LTE)等將全面與裝置互通連線,此時電腦運算效能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行動個人電腦的革新歷時快速,Skaugen觀察,從2011年的超輕薄筆電(Ultrabook) 到2012年筆電增加觸控的技術,演變到2013~2014年,二合一(2-in-1)的電腦成為主流,他認為到2016年,嶄新的使用者體驗將會是物聯網世代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