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龐大 台灣IC設計商MEMS發展挑戰多

作者: 莊惠雯
2010 年 12 月 10 日

微機電系統(MEMS)元件在智慧型手機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挹注下,市場成長顯著,也吸引台灣IC設計業者急欲搶攻市場大餅。不過,MEMS設計與一般半導體不同,無法沿用既有的生產設備,且MEMS市場看似火熱,但規模卻難以支撐廠商投注龐大資源添購新設備,因此讓廠商傷透腦筋,也導致台灣廠商尚未展現實績。
 


利順精密開發設計部經理吳名清表示,台灣廠商著重短時間內可獲得一定營收的想法,形成在MEMS市場中發展的一大衝突點。





目前MEMS元件已於2010年3月開始少量出貨的利順精密,是少數已實際推出三軸加速度計的台灣廠商,該公司開發設計部經理吳名清表示,10年前,台灣IC設計廠商即宣稱進軍MEMS元件的研發,不過截至目前,只有利順精密等少數業者推出產品,探究台灣廠商步調較慢的原因,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以及廠商是否願意投資龐大的金額建立新的MEMS生產線有關。
 



台灣傳統半導體產業分工相當細,設計與製造、封裝切割的相當清楚,也讓廠商僅能專擅某一領域,吳名清指出,由於各家廠商局限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中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要跨足其他領域有其困難度。再加上,目前MEMS並非如同IC產品有一套標準規範可依循,也沒有相對應的設備可支援MEMS的生產,因此並非IC設計業者將MEMS設計完備之後,交由IC製造商,即可順利生產。此外,MEMS的驗證與一般IC不同,且重要性也較IC的驗證來得高。
 



在設備、驗證並未建立完整的生態體系下,MEMS的市場規模也成為廠商是否能順利進軍MEMS市場的另一重要原因。吳名清解釋,雖然MEMS在消費性電子與智慧型手機兩大應用的帶動下,表現相當亮眼,但由於台灣廠商尚無法切入知名品牌供應鏈,每月MEMS元件出貨量可能還不到百萬顆規模,無法與建立MEMS生產線所須付出的資源達到平衡。舉例而言,若以每月出貨量兩千萬顆、一顆尺寸平均1.5毫米(mm)×1.5毫米計算,一片8吋晶圓,約可生產兩萬顆MEMS元件,因此僅需一千片晶圓即可滿足市場需求,但一千片晶圓的產能卻難以讓晶圓廠獲利,甚至達到損益平衡,這也導致台灣IC設計業者無法驅使晶圓廠為MEMS元件投資龐大的資金部署新的設計平台,以致於只能努力思考如何融合現有的IC製造設備,以順利生產MEMS元件,然而,MEMS與傳統IC製造有很大的差異,也導致台灣廠商遲遲無法在MEMS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標籤
相關文章

縮減成本/尺寸 亞德諾MEMS產品拓CE疆土

2011 年 07 月 12 日

陀螺儀價格續降 九軸MEMS發展添動能

2011 年 11 月 25 日

補齊陀螺儀 Bosch Sensortec全面搶攻CE

2012 年 01 月 19 日

低功耗加速度計搭橋 Sensor Hub進駐智慧手機

2012 年 10 月 24 日

搶攻CE市場 意法GNSS晶片明年出擊

2013 年 01 月 30 日

中低價智慧手機點火 2014年半導體產業前景發光

2013 年 09 月 10 日
前一篇
消費信心仍弱 美液晶電視銷售量首度下滑
下一篇
效能/成本/效益均衡 SATA介面縱橫固態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