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發布採用微米發光二極體(μLED)技術開發的內嵌式微投影模組。日前,工研院透過μLED技術開發出智慧型手機用的內嵌式微投影模組,將較其他微投影技術具備更小體積、更低成本及更低耗電量的競爭優勢。目前僅開發出單色的內嵌式微投影模組;下一階段將突破良率桎梏開發出全彩化方案。
工研院電光所光電元件與系統應用組研發組長葉文勇表示,相較於3M的LED微投影模組係由LED光源、光學元件、被動式成像儀及微投影鏡片組成;工研院電光μLED技術內嵌式微投影模組僅採用μLED陣列(Array)晶片為投影成像源,再搭配微投影鏡片,遂得以簡化光機架構,因此更易微型化、更便於組裝且成本更低。現階段,工研院電光所導入μLED技術發展的內嵌式微投影模組,體積僅1立方公分,且發光效率達每瓦40流明。
此外,該μLED技術內嵌式微投影模組採用主動發光顯示源件,故具備低耗電量的特性。葉文勇提到,工研院電光μLED技術內嵌式微投影模組功耗僅1瓦(W)。
據了解,μLED技術透過積體化整合矽基控制電路、奈米控光技術,可實現微型與多機能性的應用,如微投影、微顯示、LED TV、可視光通訊(VLC)、生醫等。2012年索尼(Sony)即採用μLED技術發表Crystal LED TV。
葉文勇強調,μLED技術為前瞻性技術,未來主要瞄準高階應用市場,初期工研院將先採用該技術發展內嵌式微投影模組,並已與國內廠商接洽計畫技轉;日後將會持續透過該技術發展其他高階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