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深耕醫療軟體市場的博鈞科技,憑藉軟硬體整合與客製化能力,成功開發醫療照護專用服務型機器人,並廣獲醫療院所採用。近期,更進一步將技術應用拓展至旅宿業與工廠自動化,開啟新的發展里程碑,展現服務型機器人在多元領域的成長潛力。
在AI與自動化浪潮下,服務型機器人的應用範圍持續擴大。博鈞科技以20年的醫療軟體研發經驗為基礎,成功開發適合醫療院所使用的服務型機器人,並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協助醫療機構提升服務效率,不僅在台灣醫療照護市場站穩腳步,更已拓展至東南亞、日本,甚至中東等海外市場,且應用觸角也延伸至旅宿業、工廠自動化等領域。
從醫療軟體跨足機器人
目前全球各產業都面臨人力缺乏、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挑戰,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這些議題已造成明顯影響。博鈞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葉煥昌表示,機器人的導入已從加值服務, 轉變為剛性需求。從疫情前的觀望態度,到疫情後的持續成長,市場需求正在快速提升。
博鈞科技在2023年邁入20週年,長期專注於醫療軟體的研發。葉煥昌早在8、9年前就預見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開始布局醫療機器人的研發。隨著技術發展與市場需求成長,公司發現不只醫療院所,服務業、餐飲業、旅宿業,甚至政府部門,都對機器人有強烈需求。
疫情強化需求
COVID-19疫情成為機器人應用的重要轉捩點。當時醫療院所面臨隔離病房突增的挑戰,博鈞的機器人扮演病人與護理師之間的橋樑,讓護理師不需要全身隔離就能照顧病人。台中慈濟醫院、高雄榮總等大型醫療院所,都在疫情期間導入博鈞的解決方案。
疫情結束後,這些機器人並未閒置,而是轉型為普通病房的環境介紹與衛生教育助手。博鈞科技機器人及自動化事業部產品經理葉紘睿說明,護理師原本需要花20分鐘以上為新病人介紹環境,現在則可以安排病人跟著機器人,完成一系列的介紹。
深耕醫療市場
博鈞選擇專注於醫療市場,避開餐飲業的削價競爭。葉煥昌解釋,餐飲業的機器人功能較為單一,市場容易陷入價格戰。相較之下,醫療院所更注重整體解決方案、穩定度與品質, 這正是博鈞的優勢所在。
在導入過程中,最大挑戰往往不在技術層面,而是如何與醫療人員建立協作默契。葉紘睿說明,在醫療院所,護理師的工作已經很繁重,要讓他們接受新工具需要時間。機器人公司必須與院方高層溝通,建立完整的協作SOP,才能順利推動。
葉紘睿表示,在導入機器人的案場中,不同部門對機器人的需求不同,需要逐一確認並整合。溝通與協調往往比技術整合更具挑戰性。
掌握軟硬整合核心能力
博鈞目前的服務型機器人完全自行研發,包括軟體與硬體。經過多年的市場觀察與學習,公司掌握了產品開發的關鍵技術,從PCB板到系統整合都能自主掌控。在醫療院所的應用中,軟體客製化約占七成,硬體客製化約占三成。
葉紘睿進一步說明,一般服務型機器人系統架構是採用雙系統設計,底層AMR搭載Ubuntu和ROS進行導航與感測,上層則使用Android系統提供友善的使用者介面。在處理器選擇上,該公司採用Arm架構而非傳統x86,以降低成本並提升電池續航力。博鈞的機器人設計以6~8小時續航為目標,可符合醫院三班制的運作需求。
此外,博鈞採用模組化的研發概念,這不只降低成本風險,更確保產品能快速因應新技術發展。對葉煥昌而言,正因為博鈞不是資源最多的公司,更懂得把資源用在刀口上,並且產品也貼近市場需求,能確保產品百分之百符合使用者應用所需。
在資安議題上,博鈞提供醫療院所完全的內部系統解決方案。不同於其他仰賴雲端運算的機器人,博鈞的系統可以完全架設在院內,不需要依賴網際網路即可運作,有效解決醫療機構對資安的顧慮。
面對國際競爭,博鈞採取差異化策略,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預期今明兩年可望迎來新的營收成長。葉煥昌認為,台灣仍是機器人廠商很好的練兵場,因為客戶的多元需求有助於產品進化,加上台灣具備高科技產品的研發能力,與科技能力堅強的國家相鄰,在機器人生態系方面有較好的立足優勢。
投入AI/數位雙生技術不斷創新
展望未來,葉煥昌表示,博鈞將持續強化AI 應用,包括開發數位雙生技術,讓機器人能主動與使用者互動。同時,公司也在評估半人型機器人的發展機會,期望在技術與市場更成熟時,推出更先進的解決方案,透過持續創新與貼近市場需求,在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市場創造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