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晶圓貼合/堆疊材料 3D IC量產製程就位

作者: 黃耀瑋
2013 年 08 月 12 日

三維晶片(3D IC)商用量產設備與材料逐一到位。3D IC晶圓貼合與堆疊製程極為複雜且成本高昂,導致晶圓廠與封測業者遲遲難以導入量產。不過,近期半導體供應鏈業者已陸續發布新一代3D IC製程設備與材料解決方案,有助突破3D IC生產瓶頸,並減低晶圓薄化、貼合和堆疊的損壞率,讓成本儘快達到市場甜蜜點。
 




工研院材化所高寬頻先進構裝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鄭志龍強調,3D IC材料占整體製程成本三成以上,足見其對終端晶片價格的影響性。



工研院材化所高寬頻先進構裝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鄭志龍表示,高昂成本向來是3D IC量產時程一拖再拖的主要因素,由於成本與製程良率息息相關,因此改良3D IC製造設備與材料,使整體生產流程更上軌道,已然成為供應鏈業者當務之急。尤其3D IC新增的矽穿孔(TSV)、晶圓薄化、暫時貼合(Temporary Bonding)和堆疊等製程步驟,更是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商全力搶攻的重點。
 



據悉,2.5D矽中介層(Interposer)或3D IC包含矽穿孔、暫時貼合、重分布層(RDL)、底部填充(Underfill)、堆疊及成型(Molding)等關鍵製程,樣樣都為半導體業者帶來嚴峻挑戰。鄭志龍指出,晶圓在矽穿孔製程之前或之後,須以特殊膠材暫時與機具貼合,進行晶圓薄化的動作,將晶圓磨薄並剝離後再進入導電材料填充、堆疊和成型等階段,係傳統平面式製程不曾面臨的難題,複雜度可見一斑。
 



由於薄晶圓應力承受度較差,須從一開始的材料摻雜著手,確保在後段製程中不易破碎;而暫時貼合膠材也要具備耐高溫、強固貼合且容易剝離等特性,才能提高3D IC製程良率。鄭志龍強調,包括IBM、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等半導體材料研發暨供應商,皆已分別提出3D IC材料摻雜技術論文,以及新的貼合材料與製程方案;同時,台商勤友和志聖也已發表相關貼合設備,有助推進3D IC量產步伐。
 



事實上,勤友日前甫與IBM簽訂合作計畫,將授權IBM的複合雷射剝離製程技術,開發全新半導體晶圓貼合和剝離設備,提高3D IC生產速度與良率。此外,志聖亦開始出貨3D IC真空晶圓壓膜機及貼合設備,並已取得一線晶圓代工廠和封測業者的訂單,協力打造3D IC產線。
 



另一方面,3D IC還須導入堆疊製程,包括晶片到晶圓(C2W)、晶片到晶片(C2C)或晶圓到晶圓(W2W)等三種型式;接合方法則有氧化物融熔(Oxide Fusion)、金屬-金屬(Metal-Metal)、聚合物黏着(Polymer Adhesive)等,以實現立體晶片架構。
 



鄭志龍坦言,堆疊係3D IC製程中最重要卻也相對困難的環節,不僅要考量裸晶良率(KGD)問題,還須仰賴高度客製化的設備和材料技術,才能達到量產良率。目前美日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廠均各自押寶特定技術,並投資大筆資金開發依存性相當高的材料和設備,拉攏半導體製造業者;而鴻浩、肥特補、南亞、長春化工和長興化工等台商在台積電高呼將增加國內採購比重後,亦積極展開研發,未來可望在3D IC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工研院材化所亦致力研發3D IC暫時貼合、堆疊、電鍍液和RDL層感光材料,正陸續導入電光所建置的奈米晶圓產線進行測試與驗證,一旦技術成熟並技轉後,台商在3D IC上游供應鏈將更具競爭力。

標籤
相關文章

先進製程加速推展 半導體設備綻放新商機

2013 年 09 月 07 日

搶賺3D IC第一桶金 台商攜手布局新材料

2012 年 10 月 04 日

先進製程慢熱 台積電轉攻3D IC

2011 年 09 月 12 日

迎接2.5/3D IC 明導Calibre/Tessent雙管齊下

2011 年 12 月 27 日

卡位10奈米世代 台積、漢辰搶布新製程/設備

2013 年 03 月 28 日

錫球封裝面臨微縮瓶頸 銅柱搭配錫銀封蓋前景看好

2016 年 06 月 04 日
前一篇
降低非線性元件IMD影響 頻譜分析儀精準度大躍進
下一篇
鎖定GNSS手機市場 英飛凌四頻LNA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