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廠可望擺脫技術追隨者的角色。面對新一輪物聯網產業革命,台灣產官學研各界近期共同成立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將加緊開發5G關鍵技術並累積專利數量,同時積極爭取被3GPP、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標準組織採納的機會,以協助台廠扭轉在PC、行動裝置領域屢遭國際大廠專利牽制的局面。
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秘書長暨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周勝鄰表示,台灣廠商在3G、4G行動裝置及相關通訊元件市場上,由於缺乏關鍵標準專利布局,不僅在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中缺乏相關規範擬定的發言權,更須支付國際大廠龐大的專利授權金,導致在技術研發方面顯得綁手綁腳、獲利也不斷受到擠壓。
隨著物聯網帶動嶄新標準和技術需求,台灣產官研遂合力組織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積極扭轉過往關鍵標準專利實力不足的劣勢。目前該協會已集結聯發科、瑞昱兩家晶片大廠,以及主要電信商、OEM和驗證實驗室等五十家重量級業者,並可望在今年底前拓展至近百家會員規模;未來將透過各個技術委員會和工作小組搶先部署5G接取網路/毫米波頻譜技術、網路整合與測試規範,以及聯網裝置互通標準,期盡早建構自有5G關鍵標準專利。
據悉,每支3G/4G手機整體成本平均有15~30%為專利權利金,而國內相關系統廠和晶片商在2014年度付出的權利金即高達30億美元,對產業鏈獲利的影響程度可見一斑。因此,周勝鄰指出,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首要目標就是發展一百五十到兩百件的5G關鍵標準專利,達到約占總體數量2~4%的水準,並逐一搶進3GPP標準,才足以抗衡各國大廠。
事實上,歐盟5G計畫也僅設定占5G關鍵標準專利20%的目標,足見台灣以一己之力達成2~4%占比的難度不小。周勝鄰透露,目前工研院、中科院和資策會雖已累積超過三十件專利,但平均開發一件關鍵標準專利的成本高達新台幣5,000萬元以上,未來對資金挹注的需求可想而知。因此,政府也利用新台幣150億元的4G頻譜標金,規畫3年共新台幣12億元的4G和5G發展基金,並以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為主要平台,加速叩關5G專利數量的產製目標。
周勝鄰認為,隨著長程演進計畫(LTE)和LTE-Advanced日益成熟,5G標準制定時程亦可望推進至2017年,並將於2022年開始產生專利權利金收取的效益;而一件關鍵標準專利從研發到取得認證至少要投入7~10年,因此當前正是台灣不容錯過的良機,若能透過標準協會有效整合各界資源,即有望與國際大廠在5G世代平起平坐,不再屈居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