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二極體(LED)品牌廠已開始調整原本一條龍的生產策略,以因應商業照明產品研發挑戰。國際LED品牌大廠飛利浦(Philips)、奇異(GE)及科銳(Cree)皆已開始提高LED燈泡零組件外包比例,欲借重電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Gear)廠商專業,共同開發可調光的LED商業照明方案,降低研發成本並縮短產品開發週期,以擴大在商業照明市場的占有率。
![]() |
英飛凌電源管理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資深經理張文貴表示,商業照明與居家照明市場相比較無價格壓力,ECG廠可就各種應用領域大展長才,提供各式調光功能解決方案。 |
英飛凌(Infineon)電源管理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資深經理張文貴表示,傳統照明產品製造廠飛利浦,當年由T8燈管轉換為T5燈管的研發過程花了2年,之後更花了5年才將T5燈管標準化。不過,跨足LED燈泡市場後,產品研發時程劇減為8個月,遂使飛利浦須向原本供應鏈外的ECG廠尋求研發合作機會,以因應市場變動。
張文貴進一步指出,儘管消費型及家用型的LED燈泡市場需求龐大,但價格競爭激烈,產值未能顯著提升,因此,未來幾年各大零組件廠商將聚焦於商業照明市場,因其產值較大,且可依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耐溫範圍、防雷擊等規格,向上切入戶外照明市場,或是向下延伸至居家照明市場。
不過,相較於居家照明方案,商業照明產品相當重視調光特色,除須具備亮度調整功能,更重要的是隨著環境、應用領域的改變,商業照明燈泡須須以混色技術產生高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Index)的色溫變化,但這樣的特性讓品牌廠商須花更多的時間設計LED燈泡內部結構。
在產品開發時間有限的壓力下,LED燈泡品牌廠因而開始擴大與外部零組件供應商合作,並攜手電子控制器廠商共同研發新一代商業照明產品,藉此縮短研發時間,並為其LED燈泡增添更專業的調光功能。
張文貴指出,各大品牌廠現已開始由燈具往上游的控制系統或電源系統領域,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以加強供應鏈合作關係,補足自身不足的研發資源,而上游的零組件業者,也開始拜訪廠商,並在了解客戶需求後推出相關產品。
張文貴指出,飛利浦、歐司朗及Cree各自發布介於10~15美元價位區間的LED燈泡,代表LED照明市場已結束前5年的前導期,將由今年開始進入滲透期,甚至是強調產品差異性的第三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