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Maker 台灣代工產業轉型新契機

作者: 王智弘
2015 年 09 月 07 日

創客(Maker)經濟可望為台灣代工產業挹注新活水。全球創客勢力快速崛起,並已被視為物聯網時代硬體創新的一股重要力量。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台灣代工業者應擁抱此一風潮,提供一站化產品設計或顧問服務,甚至結合智慧製造提供少量多樣與客製化生產服務,開創新的成長機會,並促進整體產業升級轉型。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研究總監楊中傑表示,物聯網時代的產品發展需要無限創意,而這些創意應用往往須要整合多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實現,且終端產品多半是少量多樣的生產需求,這種特性與現今消費性電子等產品大量製造的接單情形截然不同,因此代工產業勢必須因應物聯網潮流,調整營運方式,藉此轉型升級。


創客社群即是代工業者未來發展的重要機會;楊中傑進一步指出,在三維(3D)列印等數位製造科技日趨成熟後,數位製造能力正快速下放,加上開放硬體平台資源愈來愈多,以及群眾募資平台、創業加速器服務和網路社群等力量的推波助瀾,創客風潮已迅速蔓延全球;這些自造者可快速建構各種產品原型,將創意轉換成創新產品,並即時透過網路讓消費市場檢驗其可行性,成為物聯網硬體創新的一大來源。


不過,創客雖已能透過開放軟硬體及開發套件,將創意構想實現,但由於產品製造量較少,甚至有客製化生產需求,因而經常面臨交貨挑戰。楊中傑認為,物聯網時代,台灣代工產業不能再只看大單不看小單,面對創客或新創企業需求,不見得要從生產製造端著手,可藉由過去累積的豐富生產經驗,提供全球客戶關於產品設計及製造生產管理的顧問服務,促進產業邁向製造業服務化。


除此之外,代工業者亦可逐步引進智慧製造科技,朝向工業4.0與智慧工廠發展,以便能因應創客少量多樣和客製化需求,快速調整製程,實現更有效率的生產模式。


事實上,經濟部為協助創客在台發展,已委由工研院成立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TRIPLE),結合國內系統整合、原始設計製造商(ODM)、加速器業者與研究機構,期望以台灣優質軟硬體整合、先進製造與管理能量,提供國內外創新事業快速試製以及其他在設計、行銷、研發等方面的加值服務,協助其加速落實創意,實現市場價值。


楊中傑指出,類似TRIPLE這樣的設計與顧問服務即是台灣代工業者可著力之處;民間企業若能共同投入相關業務發展,將能產生更明顯的效益,而整體產業環境也就更能因應物聯網時代的新變化。

標籤
相關文章

為LBS解套 產官研推GPS位置資訊共同標準

2010 年 01 月 05 日

強攻平板3D應用 高通祭出專屬處理器

2012 年 06 月 07 日

搶Win 8筆電商機 Atmel大尺寸觸控IC亮相

2012 年 06 月 12 日

強化智慧家庭布局 芯科ZigBee/Thread兩頭押

2015 年 01 月 26 日

周邊應用五花八門 Type-C大舉佔領Computex

2016 年 06 月 02 日

新冠疫情難擋 蘋果坦言供應鏈不穩

2020 年 02 月 21 日
前一篇
鎖定MEMS下波商機 致動器成ST新寵
下一篇
松翰新方案結合通訊軟體實現物聯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