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智慧車輛性能,豐田(Toyota)、福特(Ford)、現代(Hyundai)、裕隆、勞斯萊斯(Rolls-Royce)等業者紛紛調整腳步,開發提升車輛動力系統效能的控制技術,並透過模組化減少電子控制器(ECU)、搭配軟體架構增進產品附加價值。裕隆即持續與宏達電合作,使智慧車兼顧安全與環保節能。
華創車電資深經理陳正夫表示,新世代智慧車系統設計將朝向兼具綠色、安全以及高效利用動能的目標邁進。 |
華創車電電子電機一部資深經理陳正夫表示,2011年在裕隆集團車海戰術加持下,該公司將於一年內擴編研發團隊至百人以上,積極發展智慧車領域的系統設計核心技術,也持續與宏達電研發團隊保持合作關係。除已克服動力系統瓶頸,開發兼具直覺式人機介面(HMI)的新世代智慧車納智捷,也計畫透過宏達電的軟硬整合實力,針對不同車型,使系統設計兼具環保節能、安全舒適與效率最佳化。
而綜觀各大車廠系統設計趨勢,陳正夫表示,考量品牌形象、消費者安全、系統穩定與反應速度等因素,現階段仍不會考慮將主動式電子控制系統設計作為系統整合重點。然而在車用多媒體通訊系統部分,車廠則會採取較開放的態度,如納智捷THINK+、雪佛蘭(Chevrolet)MyLink、福特Sync、現代BlueLink等由車廠與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或軟體業者合作系統開發、介面設計,並支援iOS、Android應用程式下載操作。
事實上,日內瓦車展中也已展示多款搭載新型電子控制系統且具優異動態操控反應的電動跑車,種種跡象顯示,車廠在優先考量系統穩定後,為減輕引擎負擔,也積極發展動能轉換為電能的加速輔助系統。
陳正夫表示,綜觀目前各車廠智慧車系統設計趨勢,多半為雙系統如車用主動系統自行開發,而車用被動安全系統、多媒體通訊部分,則選擇先進的硬體架構如整合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處理器(GPU)的高階處理器NVIDIA Tegra、飛思卡爾(Freescale)多媒體晶片與內建可擴充使用者介面(UI)的開放應用平台架構GENIVI、AUTOSTAR或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7滿足資訊娛樂、導航需求,並使儀表板顯示介面更精準、更容易解讀。
正由於電子控制系統與多媒體通訊系統之間的整合,關聯到電磁干擾、軟體整合等品質管控因素,各大車廠系統設計多半較為謹慎。據AutoObserver數據顯示,2010年在各區域市場皆取得大幅成長的豐田,近日正因其Camry車系多起意外事故,而使其電子節氣門控制系統(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 System)穩定遭多方質疑,儘管該公司引述美國運輸部公告豐田汽車於駕駛途中自行加速的問題與系統設計無關,並認為事故原因多半在於駕駛者誤踩油門以及機械瑕疵造成,但是對其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可靠度與安全性的市場疑慮仍揮之不去。
而有別於豐田,獲得福特青睞的Torque Vectoring系統設計,其結合防滑煞車控制系統(ABS)、穩定性電子控制(ESC)等,讓扭力可依據不同路況分配在四輪。陳正夫指出,該系統具有靈活、穩定的調控設計,如轉彎時增加外側車輪轉動力,行駛濕滑地面時後輪施加更大動力、穿越以後則由前輪帶動,讓動力平衡、增進車輛動能使用效率,搭配車間網路,進而朝向實現智慧車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