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支援第三代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3.0)功能的主機板、筆記型電腦距離成為市場主流仍需一段時日醞釀,但在USB 3.0裝置端(Device)部分,由於投入的晶片廠商眾多,且產品完全集中於USB 3.0轉序列式先進附加介面(SATA)應用,因此價格已呈現崩盤局面。
瑞薩電子第一系統晶片部經理陳俞佐表示,USB 3.0裝置端供應商太多,且產品應用如出一轍,已讓USB 3.0市場無量下跌。 |
瑞薩電子(Renesas)第一系統晶片部經理陳俞佐表示,由於眾多本土與外商紛紛加入市場,USB 3.0轉SATA橋接器的晶片價格已自去年底平均8美元的水準,一路下探到低於2美元。然而,降價以刺激市場需求的手法,顯然助益不大,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各種周邊產品製造商對USB 3.0的導入計畫仍相對保守。套句股票族的說法,USB 3.0裝置端解決方案的市場,正處於無量下跌的局面。
陳俞佐進一步分析,投入廠商過多,加上各家產品的同質性太高,是造成USB 3.0裝置端晶片價格崩盤的兩大主因。諷刺的是,晶片價格愈是下滑,反而更使客戶對USB 3.0的態度更加觀望。因為過去半年多以來,晶片價格跌幅已超過80%,讓不少客戶擔心太早下單採購,反而得承受庫存跌價損失。
德州儀器介面與時脈產品行銷經理林士元認為,USB 3.0的裝置端與主機端必須相輔相成,只靠裝置端降價並無助於刺激市場需求。 |
德州儀器(TI)介面與時脈產品行銷經理林士元則指出,USB 2.0裝置端晶片花了數年時間,才有今天0.4美元的平均售價,但USB 3.0市場的價格卻在半年多內就已逼近1美元,跌價速度令人咋舌。不僅如此,更已有客戶提出USB 3.0轉SATA橋接器的價格應比照USB 2.0的想法。
對於近來不少新進的USB 3.0晶片供應商喊出超低價格,期迅速搶占市場,林士元認為,市場效應仍有待觀察。畢竟,大多數晶圓代工業者的產能尚處於滿載狀態,這些業者是否真能搶到足夠產能令人存疑。如果無法順利交貨,價格喊得再低也只是徒然擾亂市場。
不過,長期來看,USB 3.0應用過於集中在SATA橋接器上,確實會形成USB 3.0應用發展的一大隱憂。因此,各家研發USB 3.0裝置端方案的晶片業者,均須設法找到USB 3.0的新應用,例如影像串流便是其中之一。陳俞佐透露,其實USB論壇已經開始制定USB 3.0影像串流的認證標準,身為USB論壇主要成員之一的瑞薩電子,也已開始參與討論。此外,以USB 3.0取代SATA,或是和SATA並列為硬碟標準介面的討論聲浪也已經湧現。林士元也認為,高頻寬是USB 3.0的主要優勢,更讓USB 3.0可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因此,TI已開始規畫其他類型的USB 3.0裝置端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