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發布第八年《智慧製造概況》報告,最新研究顯示企業注重維持品質並推動營利成長,強調充分發揮數據潛力、增加技術應用,打造企業韌性、實現敏捷性、提升永續性以因應勞動力挑戰。
調查主要發現:
相較2022年,全球增加約兩倍的製造商認為目前組織缺乏超越競爭對手的技術,80%製造商仍缺乏端點供應鏈規畫解決方案。亞太區製造商部署和整合新技術時,面臨最大挑戰為「平衡品質與成長」和「追蹤或量化永續性實踐」。
全球落實規畫的最大障礙為員工抵制技術採用和變革、缺乏管理智慧製造所需技能以及對智慧製造價值及投資回報率缺乏明確定義。44%亞太區製造商計畫於明年內導入智慧製造,其中,中國(80%)、澳大利亞(60%)和印度(59%)皆已部分導入。
受惠於技術導入,88%亞太區製造商計畫維持或增加員工、其中39%則認為因技術提升而得以重新運用現有員工,而質量管理系統(QMS)是亞太區企業使用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智慧製造系統,其次為製造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規畫(ERP)。
在94%已有正式或非正式ESG政策的亞太區製造商中,有48%將「競爭優勢」列為推行 ESG 政策的主要動機。網路資安風險是企業期望透過智慧製造計畫優化的首要項目。
企業策略與開發資深副總裁Veena Lakkundi表示,製造商持續尋求獲利機會的同時,也意識到可用勞動力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品質及應對客戶多元需求的能力。調查發現智慧製造技術得以讓各規模的製造商提升韌性、敏捷性和永續性解決方案,進而加速轉型進程。
根據調查結果,技術對於降低風險和協助成長至關重要,全球卻仍有三分之一的製造商因可用系統及平台範圍廣泛,無法選擇對應的解決方案,導致「技術癱瘓」。製造商可與擁有相關行業知識和經驗的夥伴合作,針對欲達成目標提供建議與指導,並採用適宜的解決方案,降低導入技術的選擇困難。
《智慧製造概況》報告與Sapio Research和Plex, by Rockwell Automation聯合進行,分析來自13個頂尖製造國,從管理層到高層主管共1,353受訪者的回饋。調查涵蓋離散、製程和混合型製造工業,在營收1,000萬美元到100億美元等規模企業間平均採樣,為製造業提供廣泛的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