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體感攝影機將助力居家運動復健應用成形。台灣與日本高齡化速度並列世界之冠,居家照護與運動復健的需求亦浮出檯面,工研院針對亞急性疾病族群推出個人化體感互動復健指導系統,利用電腦、手機或是機上盒,搭配深度體感攝影機,將虛擬復健師帶入家中,實施全方位醫療照護。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健康照護服務組組長蔡明杰表示,居家復健系統除了讓患者能在醫院及復健中心進行專業復健之外,還可以在居家環境當中持續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健康照護服務組組長蔡明杰表示,工研院以深度體感攝影機配合運動姿態串流分析技術,除了讓前端的復健者能跟隨虛擬教練做出復健動作之外,還能透過網路即時連線,讓後端的醫護人員以視訊一次追蹤六位復健者,判斷是否遵從正確指示,並在必要時刻以網路電話(VoIP)介入指導。
工研院的運動姿態串流分析技術,係利用深度體感攝影機追蹤復健者十五個關節點,以擷取連續動作的深度影像並追蹤前景,再結合深度影像與三原色(RGB)光模式影像進行運動姿態分析與判斷,將使用者的復健情形與虛擬教練的動作比較後,產生運動指引,改善復健者的運動模式以達到復健目的。
深度體感攝影機可判斷使用者動作的快、慢、高、低,或者是重心與蹲站狀態,並可以提供即時指引,提升復健者運動遵從性,目前已可應用在心臟疾病、中風、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運動復健。
該復健運動訓練平台具有十四種運動選單可供復健者依照需求選擇,復健者須穿上能夠偵測心電圖、呼吸頻率、心跳、血氧的智慧衣,並以低耗能的ANT+無線傳輸將上述資訊回傳到電腦或機上盒,再透過網路連線,讓醫院端的復健師或健管師能夠即時監測,提供視訊諮詢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工研院將與電信商、有線電視商等系統營運商合作,推出以電視為中心的居家運動復健服務,而機上盒也將成為既深度攝影機之後的另一大復健要角。蔡明杰指出,相較於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電視仍較符合老年人的觀看習慣,因此,將復健指導系統導入機上盒將會是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