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人駕駛鋪路 車廠加速導入X-by-Wire

作者: 蘇宇庭
2014 年 08 月 14 日

線傳控制(X-by-Wire)技術愈來愈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無人駕駛應用快速興起,使得日產(Nissan)、奧迪(Audi)等車廠,以及車用電子供應商博世(Bosch)都已爭相採用線傳控制技術,取代傳統機械和油壓式設計,以提高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穩定與可靠度,並為日後實現自動駕駛奠定重要基礎。



華創車電前瞻工程部資深經理陳正夫認為,X-by-Wire將是ADAS、無人駕駛概念成形的重要基礎。



華創車電前瞻工程部資深經理陳正夫表示,X-by-Wire技術可使智慧汽車更人性化、客製化,未來勢必成為汽車電控系統設計的趨勢,也會有更多的車廠導入,尤其是整合性的線傳控制系統應用更將成為主流。


陳正夫進一步指出,線傳控制系統的優勢之一,在於可整合多個系統,以增添應用附加價值。以自動駕駛功能為例,在停止前進準備倒車時,會運用到線控煞車(Brake-by-Wire);換檔時則採用線傳換檔(Shift-by-wire);開始倒車進入停車位置時則運用到線傳轉向(Steer-by-wire);調整倒車速度時則須透過線控驅動(Drive-by-Wire)與線控煞車兩相搭配;而避開障礙物或前後調整車距則是運用到全部的線傳控制系統。


不過,陳正夫坦言,線傳控制系統的可靠度及安全性仍是目前最大的技術挑戰;過去某些車廠導入相關技術後,發現引擎低溫可能會導致軟體失效,或是軟體失效後備份系統效率不佳,雖然系統失效時可由機械取代,但系統轉換時間過長又會導致方向控制不易,這些困難都曾讓部分車廠恢復成傳統煞車系統或是將部分車輛召回。


據了解,線傳控制系統的安全性關鍵失效率(Safety Critical Failure)須維持在每小時0.0000000001(10-9/hr)次以下的水準,且即使發生單一失效模式(Failure Mode),整個系統也須運作如常,即使上述目標無法達成也須有備援系統應急,以讓部分的失效系統在安全許可範圍內,能以局部功能運作使行車過程受到最小的影響。


雖然線傳控制系統存在一定技術風險,如須考慮到周全的失效模式、備用系統成本高、電能技術需求高等,不過,隨著X-by-Wire技術可靠度日漸提升,奧迪、日產等車廠,甚至是The New F1賽車也都於近日爭相導入線傳控制系統;陳正夫指出,可靠穩定的線傳控制系統未來將是無人駕駛概念成形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線傳控制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

標籤
相關文章

結合TrustZone技術 明導Hypervisor強攻IVI市場

2013 年 11 月 20 日

歐/美/亞強推聯網汽車 2020年可望突破四千八百萬輛

2015 年 09 月 02 日

鎖定自駕車感知系統 資通所推動產業夥伴計畫

2017 年 08 月 04 日

讓車子耳聰目明 車用感測元件將現「井噴」式成長

2017 年 08 月 17 日

賽靈思助百度自動駕駛平台ACU量產

2020 年 08 月 06 日

生成式AI引爆大量技術創新 連接器產業景氣看好

2024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篇
瞄準穿戴式商機 Imagination發布超低功耗RPU架構
下一篇
Epson石英晶體振盪器具備65fs低相位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