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汽車、家庭及各種公共場所之後,無線充電的應用環境範圍可望持續擴大至飛機上。日前,禮恩派(Leggett & Platt)汽車集團與航空業無線區域網路(Wi-Fi)解決方案供應商AML(Aviation Modification Leaders)正式結盟,共同推進航空業感應式無線充電(Inductive Wireless Charging, IWC)生態系統的布建。
AML總裁暨執行長Mark Lange表示,全球個人電子裝置數量正在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且各裝置間進行互聯、資料串流的頻率極高,如何延長電池使用時間更形重要;另一方面,若使用者須跨國長途飛行,往往必須帶上好幾種不同的充電器、轉接頭,因此若能建立起機上無線充電生態系統,將能為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性。
此項研發計畫將會依循無線電力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制定的Qi標準,一旦航空業的無線充電生態系統布建完成,符合Qi標準的裝置即可在機上進行無線充電。另外,該無線充電裝置也將符合航空業要求的電磁相容性(EMC)、電磁干擾(EMI)測試,並採用28伏特(V)直流(DC)輸入電壓。
不只如此,該研發計畫還須借力隸屬禮恩派集團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Helios。據了解,利用Helios的無線充電技術,將可調整裝置間的充電效能及順序,以達到發射端(Tx)與接收端(Rx)之間最佳的電能轉換率;而當個人電子裝置(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PED)充電完成之後,充電迴路也會自動斷電,避免個人裝置因過度充電而增加不必要的耗能。
值得注意的是,若此生態系統成功部署,將協助Qi標準的市場應用版圖再擴大,使其在無線充電市場更能立於不敗之地。
據AML資料指出,機上無線充電裝置預計最快在2014年第一季面世並在部分飛機建置相關設備,屆時使用者即可享受機上無線充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