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技術走進智慧家庭 Gartner:語音是第一步

作者: 邱倢芯
2016 年 03 月 14 日

在各種生物辨識技術中,語音辨識將率先大量應用於智慧家庭。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在2020年之前約有50%成熟市場的家庭內,至少有三項聯網裝置會搭載生物辨識技術。目前智慧家庭裝置配備的熱門生物辨識技術包括指紋(Fingerprint)、臉部及語音辨識;但前二者皆有使用上的局限性,而聲音辨識受限較小,較有可能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家庭中。



Gartner亞太行動裝置市場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語音辨識功能實作的成本不高,有望於智慧家庭中廣為採用。



Gartner亞太行動裝置市場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表示,語音辨識應是第一個可被廣泛運用於智慧家庭的生物辨識科技,因為其成本不高,只需一個可聯網的麥克風,即可做聲音的判讀。


至於人臉辨識則有可能因為使用者面容改變,或是化妝等因素,而造成誤判,且若應用在家庭內,室內環境光線較為晦暗,也可能使臉部辨識效果變差;再加上一般人也不太能夠接受家中安裝十幾台攝影機監視自己。


在指紋辨識方面,目前最常見的便是應用於家門的開啟,但是根據Gartner研究,大部分亞洲的家庭居住模式較為密集,大樓大多會配有警衛,所以人們願意花費在安全辨識上的意願較小;再加上民眾不太願意在家中每一個裝置皆安裝指紋辨識感測器,且有被盜用的疑慮,所以應用局限性較大。


據了解,語音辨識分為連線(On Line)/非連線(Off Line)模式,差異在於聲紋是儲存在雲端或者是使用者本地端。存於本地端較不會有隱私的問題,因為所有命令皆在家中交付,藉由一個聯網麥克風即可完成所有的命令。


話雖如此,不代表語音將是智慧家庭中唯一選項,未來走向應是以聲音辨識功能為主體,再混合其他辨識功能,藉此提高消費者的使用安全性與準確度。


另一方面,目前語音辨識於雲端的應用最受矚目的莫過於Amazon Echo,使用者可與該裝置互動,請它播放音樂,或是口頭查詢天氣資訊,抑或是線上購物。


不過,呂俊寬分析,Amazon Echo仍存在一些問題,該裝置相當於一個控制中樞(Hub),因此未來智慧家庭的Hub必須可以同時多人控制,且能辨別需求對象,例如當小孩對裝置提出購買遊戲機的需求時,裝置必須可辨別說話者身分,以判斷是否執行該項語音指令。

標籤
相關文章

智慧家庭喇叭/安防應用夯 AI導入眾望所歸 

2018 年 08 月 16 日

強打低功耗特色 瑞薩電子MCU淘綠金

2011 年 12 月 14 日

解決裝置配對問題 NFC進軍智慧家庭有譜

2011 年 12 月 23 日

鞏固智慧家庭市場勢力 ZigBee HA 1.2標準出爐

2013 年 07 月 26 日

藍牙BLE發功 智慧音箱周邊潛力十足

2018 年 06 月 04 日

Z-Wave積極布局 進軍商業應用市場

2018 年 06 月 11 日
前一篇
趕搭物聯網商機列車 隆達發布智慧照明定位系統
下一篇
Digi-Key宣布中國銷售收入和客戶數量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