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11年全球太陽能市場成長熱度退燒,平均成長力道回歸4%,規模達16.3GW。而中國大陸廠商在政策強勢主導下,紛紛從上游矽材、單矽棒/多矽錠、矽晶片,中游電池片、電池模組與下游應用系統多方垂直整合,擴展規模,將導致既有太陽光電供應鏈大洗牌。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表示,2011年全球太陽能市場成長熱度退燒與陸廠強勢崛起,將改變太陽能市場競賽格局。 |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表示,陸廠在十二五規畫主導下,對於運用矽晶技術的太陽能產業已展現垂直整合的野心。中國大陸太陽產業三大巨頭河北晶澳、無錫尚德、天合光能,皆挾1,000MW以上的年產能優勢,從中游太陽光電模組製造,向上購併矽材廠,向下拓展應用系統,打造垂直供應鏈,進一步稱霸市場。而其餘具規模產能的陸廠如英利、江陰海潤、江蘇林洋、蘇州阿特斯、南京中電光伏、天威等也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陸廠積極搶建太陽能模組廠的趨勢帶動下,2011年太陽光電產能供過於求的陰影揮之不去。尤其,各國廠商在成本回收速度趨緩的情況下,已採取將中游電池製造外包,以及轉投資下游系統應用的策略。
而綜觀目前運用主流晶矽技術的太陽能市場成本波動,主要來自於太陽能產業中游的電池與模組。EnergyTrend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短期需求減弱,價格持續以3~5%的幅度下降,達每瓦1.25美元,因此各大廠商為增加營收,布局上游矽材與下游系統整合、系統安裝、建築或工程設計承包(EPC)已是大勢所趨。
此外,高鴻翔表示,以2010年台灣太陽光電產業供應鏈發展態勢分析,應用化合物如砷化鎵(GaAs)/磷化銦鎵(InGaP)/鍺(Ge)的聚光型太陽光電(CPV)市場仍未達完全競爭,該技術區隔屋頂住宅市場,鎖定大型發電站應用,具爆發式成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