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科技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入人民幣三千億元積極發展四百五十萬輛電動車的帶動下,對岸電動車內需市場商機急遽增溫,加上近日兩岸搭橋計畫發酵,台灣電動車業者西進大陸布局電動車已成趨勢。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表示,中國大陸車輛市場快速發展,過去台灣電動車相關零組件廠商早已在大陸布局,只是規模較小,且多專注於市場開拓。未來藉由兩岸產業公協會的合作、整車廠的戰略分工、動力電池的技術開發以及兩岸產業資訊、法規標準、測試驗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意向書,可望提升技術與發揮互補分工效益。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 台灣電動車產業鏈參考圖 |
針對兩岸合作的可能性與效益,漢能電動車董事總經理陳自創指出,看重兩岸合作效益,漢能電動車近日便與北京政府合作公共汽車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並且積極與台灣鎳鋅電池材料廠洽談購併事宜,希望發揮台灣電池技術優勢,搶先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供應鏈,累積電動車研發製造能量,以便日後可於電動車商用化時取得先機。
據了解,台灣業者已具有相當成熟的電池相關技術如能元已接受寶馬(BMW)、Fisker、福特(Ford)與納智捷委託生產電動車電池模組;全球第一筆記型電腦電池供應商新普也正利用其經驗進入電動車動力電池模組的市場。必翔則是具有與法國Microcar電動車電池模組合作經驗。因此,陳自創認為,結合台灣電池技術並取得中國大陸龐大訂單,不但可藉此壓低成本,有利電動車產業商用化,更能提早累積電動車產業研發能量,未來開發一輛價格約兩萬美元的電動車也絕非難事。
儘管中國大陸以政策力拱電動車產業,但相關技術仍未到位,反觀台灣擁有較強的技術能量。除了電池技術外,東元馬達已有接受Tesla委託研製的經驗,金富田也有參與車用動力馬達製作經驗,並提供定/轉子給Tesla、寶馬與納智捷等車廠電動車開發使用,因此,台灣挾帶地利之便與中國大陸合作已為大勢所趨,憑藉西進大陸取得的相關量產經驗,更可望為日後打入亞洲、歐美等其他區域市場先行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