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自動化是引領未來機械產業升級轉型重要關鍵;而要實現工業智慧化,提升生產效率,除了實現軟硬整合,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外,確保機台設備的加工精度,也是一大關鍵。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主任陳來勝表示,目前已經進入工業4.0的時代,「少量多樣、大量客製化」的生產型態已成趨勢;而智慧製造商機龐大,面對全球高齡化趨勢,產業邁入智慧製造能有效紓解缺工問題,更能切合當今少量多樣、快速生產、短週期的接單製造需求。
不過,要實現工業4.0,如何確保機台設備的精度是一大挑戰。陳來勝說,有些品質不錯的機台設備,其精確度在使用前期時通常都還能保持穩定,但到後期(例如使用2~3年後),其精度便會產生飄移的現象。雖說機台精度飄移往往受到工廠環境影響,但若是能藉基礎工業技術的輔助或強化,便可使機台精度更加穩定。
例如為了降低熱誤差,提升工具機的熱穩定效果,工研院便研發工具機熱穩定核心基礎技術。此一技術能夠降低3成以上熱誤差,透過設計端的優化與改善搭配適應性冷卻控制,可以降低機台熱誤差及暖機時間達30%以上,目前已有國內車床廠實際配合案例,可更進一步將技術導入模組與母機廠,避免設計失誤的發生,加速開發時程,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產品競爭力。
另外,除了導入基礎工業技術之外,使機台聯網化也能有效控制飄移,確保精度。陳來勝說,使機台聯網便能收集數據,可透過數據收集了解機台加工的變化。若發生飄移狀況,便可透過收集而來的數據,了解飄移多少精度,進一步在控制時間內即時進行補償,或利用軟體在可容許範圍內調整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