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台灣PCB產值打破同期紀錄 榮景背後陰影浮現

作者: 黃繼寬
2021 年 05 月 31 日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日前發表2021年第一季台商兩岸PCB產值統計數據。當期台灣PCB廠商在兩岸共創造了1,734億新台幣(約61.08億美元)的產值,創下歷年第一季新高,較2020年同期1,369億新台幣大幅成長26.7%。台灣PCB業者在大陸生產比重約63.2%,預估2021年第二季產值可達1,707億新台幣。

TPCA表示,第一季產品產值除了軟硬結合板受到AirPods更改產品設計影響成長率下滑之外,其他產品受惠於5G手機高階化、筆電市場拜疫情所驅動之遠距辦公與教學的趨勢未墜以及全球汽車市場好轉等終端產品的利多下皆為成長,其中軟板、多層板、HDI更是都有超過20%以上成長率的表現。至於IC載板首季成長18.6%,雖然相較其它產品不這麼亮眼,但IC載板已連續5季保持雙位數成長的力道,在ABF載板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IC載板暢旺到年底依然可期。

展望2021年,原本預估是個好的開局,歐美疫情趨緩、疫苗普及加上時值4G轉5G通訊技術世代交替,PCB各項應用將有機會迎接全面成長之榮景,不過由於全球原物料供貨吃緊,除了銅價自去年以來不斷持續攀升之外,玻纖紗、環氧樹脂等材料也因為供應吃緊而漲價,面對原物料商階段性而非一次性到位的調漲,板廠也只能共體時艱。除了原物料影響之外,進入第二季之際,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與製造區域的印度疫情大爆發,讓人不免擔憂,是否會對通訊/手機類應用占了總體產值超過1/3的台灣PCB產業有所衝擊,不過進一步觀測,由於印度手機市場以陸系品牌中低階手機為主,而陸系中低階手機的PCB主要還是陸資板廠所供應,故目前印度的疫情對於台灣PCB尚無直接影響。

除了印度之外,就在全球疫情看似趨緩之際,台灣在五月也陷入疫情危機進入三級警戒,台灣PCB企業除配合防疫政策,並加嚴自身防疫應變措施,至今尚未對生產造成太大衝擊,隨著疫情升溫,產線若有員工確診案例,後續的處理程序仍會對工廠產能、人員調度造成部分影響。PCB產線海內外產線定位不同,加上需滿足客戶驗證,目前將產能調配至海外的比例仍低。然台灣IC載板製造全球市佔第一,與韓國、日本同業在全球市佔差距皆不到5%,短兵相接之際,如發生疫情嚴峻持續下去,加上全球晶片缺貨之際,稍有閃失將有被日韓迎頭趕上的風險,這預估將是影響台灣半導體與IC載板產業的另一個隱憂。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對台灣PCB產業而言,今年第二季要面對的不只疫情問題還有缺水、缺電及原物料供需不穩問題。台灣今年水情吃緊加上五月中的無預警停電,部分縣市已開始實施限水措施,雖然企業滿手訂單,第一季已面臨缺料與運費成本雙漲的困境,如今疫情衝擊下的三級防疫警戒,WFH對民生用水用電更增添壓力,凸顯出台灣政府若要提供製造業創造經濟成長的環境,最首要任務就是解決水、電、土地、勞工、人才五缺問題。

美中貿易之後,台灣因地緣優勢,電子產業鏈為台灣經濟與股市創造了新高紀錄,而政府因應產業所需,也積極推動臺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許多企業也紛紛響應政府政策,台灣PCB產業更是迎來近年最大回台投資潮,惟不論是「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都是屬於高用水、高用電的產業,背後需要有完善的基礎建設支撐,面對全球能源政策轉型與不可控的環境變遷,政府與企業都需要有超前部署的因應對策與做法。

2020年初,全球爆發新冠肺炎危機,台灣在嚴謹的防疫措施與自主管理下有效防堵疫情肆虐,2020年台灣PCB整體產業鏈總產值首次破兆,以1.03兆新台幣成為台灣第三大兆元電子產業。面對危機,台灣電路板產業過去總能憑藉著產業韌性與產品多元優勢,有足夠的彈性與應變能力去面對外部環境的挑戰。危機就是轉機,在最混亂的時刻,就是重新檢視與完備策略的契機,相信這次台灣也能夠挺過考驗。 

標籤
相關文章

四大應用帶動PCB成長 奧寶新品競出搶商機

2016 年 11 月 03 日

PCBECI標準搭橋 電路板產業邁開智慧製造步伐

2019 年 02 月 26 日

終端需求依然強勁 台灣PCB產業疫中求穩

2021 年 06 月 30 日

TPCA:中國限電再度考驗台灣PCB軟實力

2021 年 09 月 28 日

站上8000億台幣大關 2021年台灣PCB產值續創新高

2022 年 03 月 04 日

衛星/AI雙引擎帶動 台灣PCB產業表現穩健

2024 年 09 月 18 日
前一篇
隔離式ADC有效量測 三相感應AC馬達控制有解
下一篇
NERSC超級電腦Perlmutter搭載6000個NVIDIA A100 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