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日本及中國大陸車廠正競相展開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部署。由於純電動車(BEV)鋰電池效能、充電基礎建設及快充充電介面規格尚未到位,致使配備較小電池容量密度鋰電池的PHEV,成為各車廠積極圈地的首要市場。
ARTC測試技術推動專案課長級專員薛欽鐸表示,國內鋰電池模組廠商戮力耕耘核心專利技術有成,已成功切進中國大陸電動車供應鏈,將與國外鋰電池大廠在電動車領域互爭長短。 |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測試技術推動專案課長級專員薛欽鐸表示,鋰電池的續航力、壽命及安全性瓶頸仍待突破,再加上各國充電站尚未建置完成,以及各國快充充電介面規格並未統一,將阻礙BEV大量商品化。有鑑於此,豐田(Toyota)、通用(GM)、長城汽車、上海汽車、第一汽車等日本、北美及中國大陸車廠正力推PHEV,以搶攻電動車過渡時期的市場商機。
不同於BEV,PHEV主要的動力來源仍以引擎為主,而非鋰電池系統,因此相較於傳統汽油車,行駛的里程數並無太大的改變。至於PHEV所搭載的鋰電池僅為輔助動力功能,主要係用於低速或者怠速行駛,故對於鋰電池的續航力要求較不嚴苛,且PHEV採輸出功率設計較小的鋰電池,僅須一般市電插頭充電數小時,即可完成充電,因此對於充電基礎建設與快充充電介面較無迫切的需求。
現階段,台灣電動車供應鏈雛型漸具,尤其鋰電池材料和模組供應商已成功打入中國大陸電動車供應鏈,預期PHEV亦將成為台商有利可圖的市場。薛欽鐸分析,台灣缺乏整車品牌廠,因此電動車上中游供應鏈廠商以外銷市場為主;過去台灣鋰電池模組廠商累積的開發經驗,將有機會在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大展拳腳,預估PHEV將會有數年的光景,可望成為台灣電動車供應鏈業者爭相插旗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