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PV)結合儲能系統應用需求將明顯提升。為解決大量太陽能發電電力併入電網後,對電網電壓所帶來的衝擊,以及造成傳統電廠必須採間歇發電,各國政策開始趨向推動以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結合儲能系統的方式,使儲能應用市場迅速擴大。
工研院產經中心能源研究組專案經理暨產業分析師王孟傑表示,因分散式發電的比例增加,使PV結合儲能系統的使用率逐漸提升。 |
工研院產經中心能源研究組專案經理暨產業分析師王孟傑表示,雖然整體儲能系統的市場與PV相比仍然不大,但在德國政府提出每年約6,500萬美元的補貼資金推動下,儲能系統市場於2014年開始顯著成長,並將可能使其他國家相繼跟進。
事實上,太陽能發電因產能不高,過去即有搭配儲能系統的方案;然而,受到價格優渥的躉購費率(FiT)制度影響下,讓PV系統擁有者趨向於全電賣回,使得搭配儲能系統的方案停滯不前。
近來,隨著FiT制度成功擴大了PV技術的市場接受度,安裝量大幅攀升的結果導致各國在財政、電力網路與再生能源政策上造成一定衝擊。例如,因再生能源發電有季節性與時間性,同時FiT制度要求優先收購再生能源電力,讓傳統電廠必須扮演調節供電的角色,增加採取間歇發電的機會,因而使得營運成本提高。
為解決電網負載問題,可幫助再生能源儲存電力、平衡電網電壓的儲能系統近期又開始受到重視,有助於改善電廠須間歇性發電的問題。另一方面,因淨計量(Net Metering, NEM)制度逐漸被採用,使中國大陸、德國、美國以及加拿大都開始減少地面電廠的比例,日本與英國也將朝此方向前進。上述情形使得發電模式逐漸由過去的集中式漸漸轉變為分散式,並刺激住宅與商用建築導入PV系統,連帶也增加了再生能源使用儲能系統的機會。
王孟傑認為,儲能系統市場雖然有逐漸擴大的現象,但並不會如同過去PV般呈現爆發性成長,主要原因在於現階段系統成本仍高,且相關補助機制尚未完善,加上發電機制還是以集中式發電為主,因此未來必須提升分散式發電的比例,才會持續提升儲能系統的使用率。
此外,王孟傑也強調,過去再生能源主要著重在發電,但最終完成型態並非只是發電而已,而是要電網、儲能、發電與需求管理等領域的相互搭配。而現在儲能應用已開始受到重視,因此PV自發自用可說是邁入完成型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