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太陽光電(PV)產業在當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並大膽擴充產能,並以價格優勢搶占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反觀缺乏產業政策支持的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在面對中國大陸的強力競爭時顯得有力難施。然而隨著大型資通訊廠商的加入,下游系統產業整合頓時成為廠商關注的焦點。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顧問高鴻翔表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中游廠商須要留意與其他高科技產業不同的產業特性與核心能力差異。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高鴻翔表示,中國大陸太陽光電產業在當地政府積極支持下,以吸引歸國學人創業、挹注研發資金、轉讓公股、協助融資等手段,進行垂直整合和擴充產能,並在海外上市替全球行銷布局。除上游產業鏈的江西賽維LDK取得全球太陽光電矽晶圓廠商龍頭地位外;下游也透過模組廠商在全球主要市場廣佈行銷據點與發貨倉庫,並建立品牌形象,加上銀行體系的融資協助,迅速於各地建置太陽光電系統的體系。
至於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在半導體及光電等既有技術人才投入下,卻因為缺乏產業政策支持,導致台灣廠商至今多處於孤軍奮戰的局面。高鴻翔指出,台灣雖擁有優越的生產管理及製程研發技術,卻缺乏產業政策的支持、上游矽材產業的投入以及資金的奧援,使台灣光電產業的全球布局遠落後中國大陸。
然而隨著聯電、台積電、友達、鴻海、光寶、華新等大型資通訊廠商的紛紛加入,使下游系統的產業整合成為眾所矚目的發展方向。高鴻翔認為,台灣的太陽光電產業從中游向下游整合為當前的趨勢,惟須要留意太陽光電產業與其他高科技產業不同的產業特性與核心能力差異,且需較多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