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鴻海與益通雙方未能在投資協議書內容達成協議,導致私募案破局,也引發外界對於鴻海切入太陽能領域的諸多想像。然而,在電池價格持續走跌至每瓦1.18美元以及中國大陸多晶矽行業准入條件頒布下,轉進電力系統端的布局,已是鴻海、友達、台積電、聯電切入太陽能領域,並快速回收成本的重要策略。
![]() |
艾波比資深經理江敏秀表示,業者要發展完整的太陽光電解決方案,必須考量電能的傳輸效能與配置。 |
艾波比(ABB)資深經理江敏秀表示,要發展完整的太陽光電解決方案,勢必要考量電能的傳輸效能與配置,因此投資光電系統已是大勢所趨,而市場已傳出,鴻海將借重中華電信在電力線通訊(PLC)深耕已久的經驗針對智慧電網(Smart Grid)發展策略聯盟,而友達則已轉投資SunPower與透過達方積極切入智慧電網、雲端電源領域。
事實上,正由於PLC不須耗費建置經費,因此不少業者在考量補貼削減,轉往發展電力系統設計時,也著手在系統設計中整合電力線通訊功能。江敏秀表示,隨著儲能設備與高壓電輸送技術的成熟,廠商投資太陽光電市場已轉向以符合電廠電力輸送效能、降低消費者使用成本為核心,而考量各基礎電力設備的建設品質,業者可選擇運用既有PLC或是布建新的智慧電力路線。
EnergyTrend研究數據也顯示,鴻海考量從益通切入太陽光電供應鏈的布局,主要是看準益通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與系統的能力,然而益通除上游原料供應商M.Setek早已被友達購併,且在資金面的鉅額虧損與技術面的產能落後皆為投資者詬病,因此英業達入股益通的後續效益仍待觀望。
此外,據中國大陸所頒布多晶矽行業准入條件規定,中國政府將暫停核准多晶矽投資項目,進而淘汰生產產能落後與浮濫建設的光電廠商,並抑制因多晶矽材料開發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抑制多晶矽投資,中國大陸正積極拓展農村電網投資規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更於常務會議表示,將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預期將促使中國大陸電網系統總體規模於2012年前達人民幣3,000億元。